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有關“風箏魏”的壹切資料

有關“風箏魏”的壹切資料

風箏,舊稱“紙鳶”或“紙鷂”,在中國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古人曾用木料或皮革制成較大的風箏,上面可載人負物,借風力放飛天空,用於軍事偵察或投遞信息。後來,風箏成為中國宮廷貴族的玩具。五代(907-960)時,李鄴在宮中做紙鳶,於鳶首置壹竹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箏”是中國古代的樂器,風箏命名由此而來。宋元以後,風箏逐漸普及到民間,明清時期廣為流傳。

“風箏魏”創始人魏元泰,清同治十壹年(1872)六月八日生於天津。其家境貧困,中途輟學,16歲到北門內蔣記“天福齋”紮彩鋪學徒。四年期滿,不僅學會紮彩(給死人燒的冥器)手藝,還學會紮制風箏,在城裏鼓樓東大街開設了以其父命名的魏記“長清齋紮彩棚”。除制售紮彩外,大部分時間研究風箏的制作技藝。

魏元泰用榫接骨架做法,代替用紙撚、絲線捆綁;用焊制小錫箍銜接骨架,克服羽毛管易折損、蟲蛀的缺陷,使體積大的風箏也能折疊自如。“魏記”風箏各部位比例與實物相似,重心位置合理,飛行平穩,放飛成功率通常達100%。

“魏記”風箏有不少絕活。其中“送飯”、“背負鑼鼓”、“變字變色”、“變換方位”和“撒傳單”等,都深受人們喜愛。

“送飯”由大小兩個風箏組成,俗稱“母子風箏”。防飛時,大風箏先飛向天空後,小風箏直奔大風箏飛去,大小風箏在藍天飛舞。小風箏也可從空中回到地面,再由地面飛向天空,猶如孩子為母親送飯。故名“送飯”。

“背負鑼鼓”,即在風箏上安鑼鼓,起飛後,借風力,使風箏能自動敲打出鑼鼓聲。

“變色變字”,“變色”是使特制的風箏在藍天上被風吹得向陽向陰,顯示不同色彩;“變字”,即在風箏上裝有標語,放飛後,只需用力壹抻線,風箏機關打開,壹幅標語垂下。

“變換方位”,即壹組風箏借風和線的拉力,在空中變換位置。

“撒傳單”,即在風箏上夾帶壹些傳單,當風箏在空中飄飛時,只需用力抻線,傳單即隨風飄落。

“魏記”風箏題材豐富,有仿生的飛禽走獸;有山水、人物,均選型生動,做工精細,彩繪逼真,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獨特藝術風格,在海內外贏得很高贊譽。清代末年,慈禧太後曾派太監來津向魏元泰定做風箏。曾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親自購買他的風箏。清末皇帝溥儀在津居住時,也曾派人購“魏記”風箏。1912年,他的11件風箏在天津河北公園展出,獲國家級的直隸出品展覽會金牌。1914年,“魏記”風箏作為展品,被送到在美國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地區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牌獎章和獎狀。

1961年5月14日,魏元泰逝世,魏慎行繼承其業。魏慎行系魏元泰胞兄魏元章之子,生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是“風箏魏”第二代傳人。魏慎行從12歲起在自家作坊裏跟叔父魏元泰學藝,因得真傳,在風箏的動靜平衡等方面有獨特的建樹。

第三代傳人是魏慎行的兒子魏永昌、女兒魏永珍。

“風箏魏”的第四代傳人是魏永昌之子魏國秋,生於1961年,從18歲隨其祖父、父親學藝。它的作品,即傳統又現代,保持了造型多、彩繪真、特技精、飛行穩、重德操和常創新的特色。他制作的“鑼鼓雁”,可在空中敲打出優美的音樂。“飛鷹”、“龍睛魚”、“螃蟹”和“松鶴延年”等風箏作品是他的代表作。

天津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制作的風箏稱“風箏魏”。 1872 年魏元泰生於天津,自幼在壹家紮 彩鋪當學徒,他對制作風箏產生濃厚興趣。為了提高紮風箏的造詣,他反復研究飛禽和飛蟲 的飛翔姿態以及它們的身軀各部位的比例關系,並應用於風箏的制作。以前的風箏,以硬翅為主,造型簡單,色彩單調,為整體式。他紮的風箏可以拆展折疊,壹尺多長的大風箏,折疊後可放在壹個小信封裏,便於收藏和攜帶。

天津風箏的制作,歷史久遠,工藝精湛,從清代的天津楊柳青年畫《十美畫放風箏》上即可得到證實,有串燈、盤鷹、唐僧取經、蝴蝶等10種風箏。對天津風箏制作技藝做出重大貢獻,享譽中外的是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1872壹1961年)。他壹生從事風箏制作,苦心鉆研,大膽創新,先後研制了平拍式、立體式、串式和整體式、組合式(即軟翅)風箏,還創造了折疊風箏,壹生研制風箏200余種,被人稱譽為“風箏魏”。

魏記風箏的主要特點是用料講究(箏面多用綢絹,輕而結實;骨架選用質地細密、節長、彈性大的毛竹等)、造型多樣(造型、結構、尺寸大小等)、工藝精湛(穿眼扣榫、變色、變位特技等)、彩繪逼真(重彩、退暈等)、飛行平穩。魏記風箏在1914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牌和獎狀,在國內比賽中也名列前茅。魏記風箏在國內和我市博物館均有收藏陳列,並曾銷往國外。

魏元泰的後代魏慎行(侄)、魏永昌(侄孫)、魏永珍(侄孫女)、魏國秋(魏永昌之次子)等繼承家業,研制風箏,使“風箏魏”為代表的天津風箏的民間工藝不斷發展。

  • 上一篇:最好吃的魯菜,每壹樣都值得品嘗,妳都吃過哪些好吃的魯菜呢?
  • 下一篇:有沒有免費的海報設計軟件?制作海報的有用電腦軟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