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文化涵蓋範圍很廣,其中最重要的是東巴文字和東巴經。
東巴文字屬於象形文字,約有1400字,至今仍被東巴(東巴教的祭司和老師)、研究者和藝術家使用。
因此,它被稱為世界上唯壹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視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
東巴文創立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納西方言叫“思魯”,意為“木跡、石跡”。見木畫木,石畫石。
這種文字被稱為“東巴文”,因為東巴教的東巴是用來寫經文的。
自19世紀以來,中國學者章太炎、劉半農、費孝通等對東巴文進行了收集、整理和研究。
19的70年代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註。
法國、美國、德國、瑞典和日本的學者也收集和研究東巴文字。
1913年,法國學者巴克在他的《壹些研究》中首次介紹了370個東巴文字。
美國學者迪克編纂了納西語-英語百科詞典。
我國學者李林燦的《部分象形文字字典》、方國瑜的《納西象形文字字典》和何的《武職字典》代表了東巴文字研究的高水平。
東巴經典約有40000卷,其中約有1000種不同的書名。
在國外,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奧地利等國都有東巴典籍的收藏。
僅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圖書館就有4000多冊。
在國內,縣圖書館、雲南省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和臺灣省都有收藏。
東巴教是原始巫術和發達宗教之間的過渡宗教,信奉萬物有靈和多神教,特別是靈魂崇拜和祖先崇拜。
然而,東巴教沒有系統的教學層次,沒有統壹的組織,沒有自己的寺廟和專門的專業人員。
納西方言稱巫師為東巴。
東巴平時從事生產勞動,人們只有在祭祀時才會向東巴求助。
東巴經不僅記載了迎神驅鬼、祈求長壽、消災解難的內容,還記載了大量的納西族古典文學作品,包括童話、敘事詩、諺語、歌謠等。
最著名的神話是創世史詩《創世紀》、英雄史詩《黑白戰爭》和悲劇長詩《魯班》。
合稱納西族三大史詩,東巴文獻中的三顆明珠。
東巴經內涵豐富,是研究納西族古代哲學、宗教民俗、社會歷史、倫理道德、民族關系、文學藝術、語言文字的珍貴資料。
因此,東巴經也被稱為古代納西社會的百科全書。
://hiyunnan/article/00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