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歷史,我將重點放在明朝,那是洪武二年(1369)。世界大勢已定。朱元璋開始討論開國功臣的封爵,和大家商量後決定采用“鐵券”的形式。但由於歷史久遠,沒有統壹的標準可供參考。其中壹人聽說泰州錢允家藏著唐朝送給嶽的鐵券,就派人去取了,並改進了參考表格。
到底是什麽?據文獻記載,鐵券形似拱形瓦,按等級分為七等。整個鐵券上鑲嵌著金色的大字,鐵券外面刻著被蓋章人的簡歷、信用、工資等來描述信用。中間部分是最重要的,刻著免死、免罪、免降薪的人數,用來時刻提醒,防止出錯。這樣的記錄”本身,構成死罪的,減五分;第二,如果妳犯了死罪,米露不會給妳。孩子,壹旦犯了死罪,米露是不會給的。”鐵券97副,分左右兩部分。左邊的是頒給英雄的,右邊的是故宮收藏的。有事時,合二為壹,以備檢查。
洪武三年(1370),天下安定,朱元璋大功臣,包括六公(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盛豐、鄧禹、常茂),二十八侯(唐河、唐生宗、盧仲衡、周德興、華雲龍、顧氏、耿秉文、陳德、郭子興、知望)。經過十幾年的浴血奮戰,開國元勛們壹輩子都拿著手中的鐵券,天真地以為自己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大明江山會永遠造福於他和子孫後代。誰也沒想到,噩夢開始時,這張“免死券”最終成了他們的“死亡提醒”。
僅僅四年後,守衛北平的淮安侯華雲龍被揭露侵占了元的府邸,並濫用了元宮的物品。被召回南京,途中死亡(據專家考證是被賜死)。壹年後,幫助朱元璋除掉王小明的德清公爵廖永忠也因非法使用龍鳳被處死。兩人未能逃脫死亡的命運,好在朱元璋兌現了諾言,他們的兒子暫時繼承了爵位,記住只是暫時的。
下壹個受害者沒能被列入第六公爵和第二十八公爵,也沒有得到鐵票,但他的名聲遠比他們好。他是真誠的劉伯溫。洪武八年,早已從家鄉隱退的劉基中毒而死。後來,朱元璋告訴劉伯溫的兒子劉,是當時的宰相胡毒死了他。此時胡已因“叛國罪”被殺,故當年劉伯溫之死不應由胡解決。
接下來,從洪武十三年(1380)胡案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壹大批開國元勛包括李善長、吉安侯仲衡、延安侯聖宗、平涼侯飛菊、南雄侯、江南侯祿菊、宜春侯、滎陽侯玉春等都受到了影響。尤其是被朱元璋譽為建國第壹功臣的李善長,當時已經77歲了,他的兒子娶了公主,但還是沒能逃脫自殺的結局。此外,永嘉侯朱良祖父子因觸犯法律被用鐵鞭抽打致死,而他們的兒子則被剝皮填草並懸掛示眾,而侯和姜夏侯周德興則以後宮鬧事為由被殺。
面對血淋淋現實,心地善良的王子朱標向父親提出了抗議。朱元璋把壹根長滿荊棘的刺棍放在地上,讓太子撿起來。太子很不情願,朱元璋說,我現在給妳拔刺,太子沈默了。
屠刀上的血還沒滴幹,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又給八大功臣(龔傅友德、侯、耿秉文、、徐達、、、穆瑩)頒了鐵券。事實證明,這其實是對開國元勛們武將新壹輪屠殺的開始。隨著太子朱標的死,朱允炆朱元璋面對年輕皇帝的孫子,再次舉起了屠刀。第二年以謀反為借口,將涼藍玉為首的壹公、十三侯、二伯、文武大臣等兩萬余人殺光,壹堆人也要被扒皮。藍玉案和胡案又被稱為“胡蘭監獄”。
至此,幸存並保留爵位的開國元勛已屬鳳毛麟角,但自知時日無多的朱元璋加快了最後的“刺”動作。洪武二十七年,郢公傅友德、定遠公王弼相繼去世。洪武二十八年,宋風公爵聖慈去世。可憐的三個人,沒有正式指控就死了。
最終,71歲的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壹年(1398)病死。此時只有兩位開國大將幸存,壹位是他最寵愛的妃子武定侯的弟弟,另壹位是長興侯耿炳文。只有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江陰侯無良、西平侯穆盈的後代能在此時保留爵位。即使是那些早年死去的英雄,他們的後代也沒能逃脫鐵券的“詛咒”。壹大批人,如衛國的鄧禹公爵、東平的侯漢正、東川的侯虎海、濟寧的侯谷石、淮安的侯華雲龍等。,他們繼承爵位的後代在“胡蘭之獄”期間被定為漢奸,爵位被撤,受到懲罰。
能平安免死而活的“丹書貼券”的承諾沒有兌現,卻真的變成了“死亡提醒”。這也不能完全歸咎於朱元璋的背信棄義,因為為了維護子孫的長治久安,他不得不去除壹切威脅王朝統治的因素。
當這根刺被拔掉後,皇帝的曾孫朱筠就能坐得住了,但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最大的刺是他的兒子朱迪。燕王朱迪在位第壹年(1399),在北平舉旗,可用的皇帝相繼被打敗。最後,在他在位的第四年,朱迪占領了南京並稱帝。恐怕朱筠的同伴朱筠也怕朱元璋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