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李鐵夫的軼事拾遺

李鐵夫的軼事拾遺

·1932年,60多歲的李鐵夫回到香港。他孑然壹身,在土瓜灣租了壹間木屋居住,每月租金6元。家裏不設爐竈,每天冷水洗浴,餓了就上茶樓飯店,幾乎天天到九龍城的統壹茶樓就餐,最喜歡吃京醬面和魚肉煮蘿蔔,說天下美味莫過於此。

·李鐵夫在香港的晚年生活並不好,別人求上門來買他的畫可是他不賣。但是他對狗肉有特別的喜好,很多人便用狗肉來換取他那難以求得的水墨畫和書法作品。

·李鐵夫是壹個極為和藹的老人,晚年壹直保持喝茶的習慣,而且每頓飯都要親自寫菜譜。壹頓飯吃完後,壹些人總找機會“偷”菜譜,成為收藏其筆墨的主要途徑。

·李鐵夫有許多怪癖。他白天走路,總是慢慢地,像壹個沈思的哲學家在散步,而晚上走路,即矯健如飛。他有他的道理:白天人太多,走快了,不是碰人,就是被人碰。

·李鐵夫生活簡單,只有那兩套衣服,可是繪畫的用具卻非常精美。他似乎對繪畫入了迷,把結婚的事都忘掉了,但他又不是獨身主義者。他說:“作畫的時間都嫌不夠,結婚,有了家庭太麻煩了!除非家庭制度起了大革命,大家同住在壹起,各人有各人的工作,不受拘束,不受負擔所累,那麽,我可以結婚!”

·李鐵夫回國後也畫了不少人物肖像,有的是在畫家余本的畫室中所作。由於貧困潦倒,畫布、顏料由朋友供給。馮鋼百赴美留學時在紐約曾受李鐵夫幫助、指導,早結友誼。李鐵夫晚年的創作能力並沒有衰退,即使買不起油畫顏料、沒有畫室而較少畫油畫,但仍畫了大量水彩畫、水墨畫和寫了不少書法,他還常常即興作詩聯書贈友人。

·1950年8月底,華南文聯到香港接李鐵夫回廣州。他踏上港澳輪向廣州進發,渡船的機器聲吵得他睡不著,他十分生氣地說:“現在是1950年了,我們現在還要坐這種古老渡船。軍閥、官僚,真該死,硬把中國的進步,阻遲了幾十年。”

·1946年,李鐵夫在廣州舉辦畫展,在展廳外寫了壹條橫幅“同胞們,快來看啊,錯過了就再也看不到這麽好的油畫了”。

·李鐵夫給人的第壹印象就是“怪人”:其壹、拒絕給名流政客畫像,寧願挨餓;其二、終身未婚;第三、每天堅持背起畫囊到外面寫生作畫,常年樂此不疲。

·1945年—1949年,美術界許多著名人士雲集香港,李鐵夫不但和馮鋼百、余本、趙少昂、張光宇等老壹輩畫家密切交往,而且跟青年畫家黃新波、廖冰兄、溫少曼、陸無涯等組織的進步美術團體“人間畫會”經常聯系。1949年10月26日,李鐵夫帶領青年畫家在灣仔六國飯店頂樓升起了香港的第壹面五星紅旗。

  • 上一篇:有哪些適合學生的新潮廉價手表?
  • 下一篇:當兵夢與日本戰爭預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