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石硯采用吉林特產的優質松花石,精雕細刻而成。松花石又稱“松花玉”,因其產地在松花江而得名。屬於細粒灰巖沈積,含方解石和應時,既堅硬又柔韌。它不僅擅長造墨,而且經過長期打磨也不會減少其鋒;其質地致密,存放時不會幹涸;其質地堅細,敲擊時能發出銅音;它的色彩豐富,有綠色、紫綠色、絳綠色、駝綠色四種基本色。是制作硯臺的絕佳材料。硯臺含磷,火柴壹劃就能點燃。松石硯的使用始於明末,比清代更為重要。康熙帝、雍正、乾隆等皇帝都很欣賞松石硯,康熙帝還將其命名為“禦硯”,壹直為宮廷專用。在《西青顏譜》中,對此有詳細記載。其中康熙皇帝禦松花石硯配雙鳳硯字:“壽古潤澤,色青聲清,墨益,故其寶也。”乾隆皇帝贊曰:“松花之王,色純青綠,細膩潤澤,可用於硯材,用墨如段曦,品於坑右。”認為松花石硯可與名硯冠端硯比肩,超越佘艷硯。《格致鏡源》壹書中說:“松花石硯潤如玉,碧綠無瑕,質堅細,色嫩純正,滑而不耐墨,澀而不滯筆,能使松煙浮亮,為精品增光添彩。昔人言硯之奇,皆合,問之超越千古。”說明古人對松花硯的推崇。松花硯自清末開始消失,已失傳百余年。1979老礦石的發現,讓這塊寶地重新煥發光彩,不斷推出新品種。其中“松花靜水”、“松細水”、“綠靜”最為珍貴,“龍眼”、“丹鳳眼”、“紅柏紋”、“紫袍綠帶”最為奇特。松花硯的重生獲得了中外畫家和收藏家的壹致好評。中國書法協會主席舒潼題詞:“松花江硯,端硯齊輝。”書法家趙樸初題詩贊曰:“色欺陶,石風綠,松花江幻於水寒。”文物鑒賞家傅大路稱贊說:“洮河沒有這樣的點綴,段曦沒有這樣的堅定。”日本書法家稱之為“東方之寶”。回答補充
清廷在康熙三十年左右開始制作松花硯,歷經康、雍、甘三個朝代,共制作松花硯數百枚。嘉慶以後停止采石,硯臺也很少制作。即使偶爾做硯臺,也是用當年遺留下來的松花石做的。松花硯的興衰與大清帝國的興衰是壹致的。康、雍、甘三朝皇帝用過的松花硯臺有120方,到嘉慶時仍完好地保存在宮盡頭的寧殿。嘉慶帝效法先人,在內殿視察舊藏,得松石數塊,段石數塊,青玉古玉硯數塊,共四十方,亦收藏於段寧堂。回答補充
康、雍、乾三朝的120方硯臺,現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松花硯據說不到80平米,其中康熙式10平米,雍正式16平米,乾隆式13平米,嘉慶式9平米,道光式1平米,光緒式5平米。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松花硯86方,其中康熙松花硯32方,雍正松花硯19方,乾隆松花硯35方,均有禦制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