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這個即時通信的年代,我常常懷念曾經寫信的歲月,不是因為它的慢,大約是喜歡那種真實感吧。寫信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交流,文字和紙張賦予了書信特別的意義。那是壹種跨越時空的情感對話,以文字的形式得以記錄和保存。
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班的信箱是357號,課間休息時間,總有同學要去學校收發室取信和報紙,那裏集中了全校所有班級的信箱,頗為壯觀。然後在上課前將夾在報紙裏的信分發下去,那壹刻,拿到信的同學總是會有壹份意外的驚喜。那些信中,大部分都是同學朋友間的感情溝通,寫滿了青春的迷惘和仿徨,也有煩惱與喜悅……它們占據了我們青春的很多時光,多年後再翻看,也許已是微不足道,可是那些稚嫩的筆觸,曾經是我們成長歷程的記錄,註定要給未來的自己留下只言片語。
“國破山河在,家書抵萬金。”壹封薄薄的家書,最樸實的文字,最真摯的情感,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它是如此珍貴。隔著那信箋,字裏行間,我們似乎讀到了飄著縷縷炊煙和淡淡鄉愁的家園,聽到了親人溫柔的呼喚,嗅到了故鄉泥土的芬芳。這就是家書的魅力。很小的時候,我去外婆家走親戚,有壹天早晨醒來,外婆說她夢見了馬,應該是遠在部隊的舅舅要寄信回來了,果然,沒幾天就真的收到了舅舅的信。我覺得很神奇,有點不可思議,外婆告訴我,如果夢見了馬,就會有來信。她說:“很準的!”多年以後,我想這或許是親人之間的心電感應,或者說是人的神秘的第六感吧。只可惜如今我們過度地依賴於電子設備,這些人類的本能正漸漸衰退罷了。
壹張輕薄的信紙從遙遠的地方跋山涉水地抵達到身邊,壹枚小小的郵票如蒲公英的花絮般乘風飛到妳我手中,壹個四方的信封緘封的往事和情感像澎湃的浪潮叩擊著心扉。妳還記得妳寫的第壹封信和最後壹封信嗎?或許妳會說,年代太久遠,早就忘啦!或者妳會想,在這個即時通信的年代,誰還會選擇用最慢最費力的書信方式呢?在這個溝通便捷的時代,書信已經在歷史的洪流中退位,二十世紀末期是書信最後的輝煌。
隨著電話的普及和如今高速、高鐵、快遞等的飛速發展,書信往來已經遠遠地滯後於人們的生活,新生代的人們已經不懂得“信”為何物。曾經每次在信的人結尾處寫道“此致敬禮”,然後心中默念見字如面的人們也漸漸老去,書信也即將成為具有文學價值和浪漫主義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