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墓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築有仿漢闕門、蘇武牧羊銅像、南北回廊、蘇武殿、南北紀念亭、蘇武墓壇和墓室。
墓前有陜西巡撫畢元舒、乾隆年間漢代蘇陵園、武功縣令阮、漢代蘇子清墓、民國重修蘇武墓等石碑。蘇武文化廣場、司馬大道正在建設中。尚格寺創建於壹個未知的年份。據縣誌記載,江原寺、後濟寺、皇帝殿、羅漢洞、呂祖洞、唐太宗閱覽室等十余處古建築於明代弘治年間重修,合稱上閣寺。
獻縣西街原有的高大石牌坊上鐫刻著“仰望稷山風光,聆聽漆水之聲”和“環城”四個大字。蜿蜒的陡坡穿過大門。青石臺階200多米,是祠堂的入口。碑文寫著“五谷吃萬年”。
松柏與群山之間有溶洞、仙人像、梯田、亭臺樓閣、蜿蜒的山路,別有壹番景致。梯田高,鐘聲響九天。幾千年來,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繁榮的文化。它已成為魏、、於右任等文人墨客抒發感情的場所,也是著名的八景之壹。康對山《武功縣誌》載:後濟寺、江女苑寺“今皆亡”,而“後濟寺在城西,故報乙寺也在此。明弘治陳冰(1496)在薛彤知縣(宋代)重建,後建成江原寺。
《長安誌》載:“報乙祠位於縣城之西,與唐也是別家。乾豐三年(668)建為報乙寺,周顯德二年重金賦報乙寺,東面有懸崖。顯然,後濟寺在唐朝(乾封三年)以前就已存在,後來報乙寺(俗稱上閣寺)圍繞後濟寺進行了重建和發展。此後,李得到了修復。清雍正十壹年(1733),侯智記載:“寺內有三塔,四角懸檐,朝南,殿前有碑,馬嵬延鐸故事”。
明清修繕,每次立碑記載其事,報乙廟內碑文都寫著“唐朝開國皇帝李世民讀書”,與《長安誌》中“唐沈瑤(李淵)離家”的說法壹致。李淵在武林中有三處居所,報乙寺就是其中之壹。這個民居是圍繞著後濟寺修建的,說明後濟寺是在李淵之前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