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娃娃被當地人稱為“泥狗”。泥巴狗是太昊陵泥巴玩具的總稱。當地人稱之為“靈兒狗”,說是為了“祖先”守墓,視其為祭祀伏羲的聖物。自古以來,二月會期間,街道兩旁都擺滿了各種泥狗。南來北往的遊客,香客,在太昊陵祭奠完“祖先”後,都要買些泥狗帶回去,不僅有泥狗的光環加持,據說還能辟邪避災。
據河南群眾藝術館研究員、民俗學家倪寶成先生介紹,泥狗是我們國內民間娃娃中歷史最悠久、造型最獨特、文化內涵最豐富、最具人類生殖文化研究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的活化石。可以說是古代文化的活物證,也是活文化中最珍貴、最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淮陽人擠泥狗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也與伏羲、女媧以土造人有關。當地人民講述了壹個故事,伏羲和女媧兩兄弟姐妹,結婚後有了孩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放眼全球,還是地廣人稀。他們認為自己的後代太少,不足以讓這個世界活起來,所以把泥人捏在壹起。這些泥人幹了以後就變成了會走路會說話的人。刮風下雨的時候,伏羲和女媧來不及把它們壹個個收在屋裏,就用掃帚掃。現在人們看到的泥狗就是伏羲和女媧創造的泥人。可以說,千百年來,泥狗的制作方式和這個古老的傳說在淮陽代代相傳。
現在的泥狗形態各異,有近200種。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古代各種動物的形狀,如大象、熊、猿...泥狗是演繹的圖騰造型。當地泥狗制作人表示,泥狗不僅僅是壹種動物,還包括有幾個頭的動物、九個頭的鳥、兩個頭相交的動物。這奇怪的搭配中隱藏著什麽謎語?
相傳這代表原始交配,這些動物的交集也是對祖先的慶祝。這些奇特、神秘、虛幻的人物有著神話般的名字:人面猴、人面魚、猴頭菇、草帽虎、多頭怪、四象、獨角獸、貓拉猴、九頭鳥、雙頭鳥...就像壹部活生生的山海經典。中國古代很多神話中的神獸都是原始社會部落的圖騰。《山海經》中描繪的各種泥狗、珍禽異獸,都體現了史前人類的圖騰意識。
春秋末期,淮陽曾是楚國的都城。據說《山海經》的作者也是淮楚人,而淮陽曾是伏羲、女媧、太昊神農的都城,在古代是“黃三之都”,所以留下這些原始圖騰神也就不足為奇了。
淮陽泥狗種類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猴”,又稱“人祖猴”,是泥狗中唯壹壹種形似人而非猿的圖騰形象,其造型如神,莊嚴、肅穆、神聖。
在這些超自然和誇張的形式上,有許多令人費解的點狀符號。它們代表了什麽?
倪寶成老師給出了答案:原始人猴子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身上的女性生殖器符號。可以說,在淮陽所有的泥塑玩具中,無論是動物還是猴子的形象,上面都有女性生殖符號,標誌著壹種非常強烈的觀念,就是壹種生殖文化的觀念。
淮陽泥泥狗民間藝術頑強地保存至今,歷經千年也沒有改變。它非常珍貴,它是壹種標誌著壹個階段的原生態藝術,也可以稱之為圖騰文化。淮陽泥泥狗的裝飾符號大致可分為繩狀紋、馬蹄紋、花朵紋、三角紋、太陽紋等,大多屬於女性生殖崇拜的壹種象征。
民間藝人許先生制作了壹只頭戴草帽的老虎泥狗。這只草帽虎主要反映了女子婚禮當天藏羞的習俗。相傳伏羲和女媧結婚時沒有紅紗,女媧嫁給伏羲時戴著草帽。
200多種泥狗的造型,並不是出於淮陽民間藝人的審美趣味,而是壹種敬神祭祀的需要。在民間藝人的心目中,這是祖先傳下來的習俗,這種畫法壹定不能輕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