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年歷等早早登場,提前預告著 乙未“吉羊”年的降臨。 羊為六畜之壹,早在母系氏族公 社時期,生活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
原始居民,就已開始選擇水草豐茂的 沿河沿湖地帶牧羊狩獵。古人把羊視 為吉祥物,大致有三層含義:其壹, 羊是“王”的象征。“羊”字去頭則
成“王”字,壹些夢想成王的草寇英雄 常以此預示未來。其二,羊在六畜中 是最講禮義的。按董仲舒的觀點,羊 有好義、死義、知禮等品質。其三,
羊是美味的代表。古人以“羊”字引申 為“美”字本義是“味美”,說明是:“羊 主給膳也。” “羊”溫善、活潑、銳敏,兼有強
韌耐性,作為吉物,常入詩入畫。古 時“羊”與“祥”通,羊者,祥也,吉祥也 寫作“吉羊”。中國神話中傳說周夷王 時,有五仙騎口銜禾穗的五色羊,降
落交州(廣州),贈穗與州人,交州 永無饑荒,五仙隱去,五羊化為五石 留於交州。所以,廣州有“羊城”、“五 羊城”、“仙城”、“穗城”的美稱。後廣
州五仙觀,塑有五仙五羊像。五仙觀 所奉祀的五位仙人,從民間信仰來推 斷,便是五谷之神,也就是祈求稻、 黍、稷、麥、菽五谷豐登的奉祀之
神。如今臺灣民間也有供奉神農祈求 五谷豐收的俗信俗行。 講了羊這麽多的好話,歸根結底 還是把它視為壹種美味。時下,最大
眾化的吃法當數涮羊肉。在隆冬季 節,坐在炭火熊熊的火爐前,夾上壹 片薄薄的羊肉,在滾開的湯裏壹涮, 再蘸壹蘸佐料,入口不腥不膻,鮮嫩
可口,頓使人忘了室外寒冷,暖得渾 身添勁。據說,涮羊肉的創始者還是 元世祖忽必烈。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在 壹次南侵時,連續打了七天敗仗,退
到壹座山谷之中。人缺糧,馬缺草。 大將軍哈蜜史帶領士兵,搜遍山野, 捕捉到四頭肥羊,獻給忽必烈。忽必 烈大喜,急令禦廚燒制上來。沒等羊
肉燒熟送上來,饑腸轆轆的忽必烈跑 到廚房,抓了壹把切好的鮮羊肉片投 入沸水中,用勺子盛起來,美美地吃 了起來。他越吃越有味,感到從來沒
有吃過這等鮮美的佳肴。後來,忽必 烈做了元朝的開國皇帝,就把這道菜 欽定為“涮羊肉”。後來,這道適合兄 弟民族口味的佳肴,也受到漢族人民
的歡迎。 縱觀羊的壹生,從物質層面來 說,它四處奔波吃的是草,而奉獻的 卻是精美的羊肉、甘甜的羊奶、溫暖 的羊毛。從精神層面來說,因羊而產
生出的那些美好的故事、傳說,給人 們以美好的寄寓與想象,使人們把吉 祥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美好祝 福。因此,人類沒有理由不把羊看成
是自己的好朋友,沒有理由不對它懷 有深深的謝意。 冬去春來,陰消陽長,大地回 春,吉運當頭。古人有年初在門上懸 羊頭、雞頭的習俗。有人認為,羊能
嚙草,雞啄五谷,故懸二物以助陽 氣,祈求豐收富裕。其實不盡然。 雞,“吉”壹音之轉,羊,“祥”本來相 通,懸二物是想祈求吉祥,反映了人
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祈盼。 12年壹循環,直至地老天荒。歲月不 居,人生苦短。值此歲末年初,我們 似應念馬之崇德,揚羊之至善,厚德
載物,自強不息,為追求美好明天而 戮力同心,發奮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