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山海經》,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它是壹本風格獨特的奇書。這本書分為五卷山經和十三卷海經。雖然只有31000多字,但它的敘事內容卻涵蓋了從天文、地理、神話、宗教到民族、動物、植物、礦物的方方面面。是中國古籍中英文最好的壹部合集,真的是研究古代的絕佳珍貴資料。然而,由於其離奇的描述,它往往被認為是荒謬的。所以,雖然《山海經》的書名最早見於《史記》,但司馬遷感嘆:“余本紀和《山海經》裏的妖怪我都不敢說什麽。”所以,直到大約壹百年後漢朝稱帝,劉向、劉欣父子才奉命校勘整理經籍的詩詞賦,這本書才公之於眾。《山海經》涉及面廣,內容奇特,從古至今對其分類壹直存在諸多分歧。它被列為《漢書》法家之首,在《隋書經籍誌》中多被歸類為地理書。但在清代《四庫全書提要》中被稱為“最古老的小說”,被魯迅先生奉為“古巫書”。所以《山海經》出版後,關於其內容和成書時間的爭論壹直是個謎,甚至導致了壹個千年來學術界的懸案。
東漢劉向、劉欣、王充的“正統”觀點認為,《山海經》是大禹、伯夷所作,但人們在《山海經》中發現了大禹、伯夷之後的史實,於是“禹與之說”受到質疑。此後隋朝的顏之推雖然堅持舊論,要掩蓋難以掩蓋的漏洞,卻不得不用“後人墜入其中,非此篇”作為掩飾。因此,《山海經》作者成為眾多學者考證的對象,各種假說層出不窮,如“簡毅左說”;《鄒衍說》;後人綜合了炎黃民族的傳說。南楚人說;巴蜀人說話;早期的煉金術士說,等等。當代學者袁珂認為,《山海經》實際上是壹個佚名之人的作品,並不是壹個人壹次寫出來的。以上說法雖有不同,但都肯定了《山海經》的作者來自中國。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關於《山海經》作者的爭論並不止於此。壹些學者,尤其是國外學者,對《山海經》的內容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研究,並把追溯作者的視角擴展到國外,得出了令人驚訝的結論。他們說《山海經》不是中國人寫的,真正的作者很可能是外國人。這種說法就像《山海經》裏的離奇神話,令人大開眼界!那麽,他們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是什麽呢?法國漢學家馬伯樂認為,《山海經》所描述的地理系統受到了公元前5世紀來自外部的印度和伊朗文化潮流的刺激和影響。言下之意,《山海經》的作者可能是印度人,也可能是伊朗人。港學者衛聚賢在《古代史研究》中進壹步澄清《山海經》的作者是印度人隋朝子。
當《屈原》和《九歌》的作者蘇(65438-0978年在臺北出版)提到《山海經》時,他把作者的疆域進壹步向西推到巴比倫。在他看來,《山海經》是壹本關於阿拉伯半島兩河流域的地理書,最初是巴比倫人寫的,戰國時期由波斯人帶到中國,其中壹些關於中國地理的內容是後人夾雜進去的。他還認為《山海經》也可能是鄒衍的講義,是他的弟子們記錄的,而不是壹個人。
還有壹些歐洲學者將《山海經》中記載的內容與希臘神話進行對比,認為書中的長耳朵、怪股、三腳等奇形怪狀的人物與希臘神話中的妖怪十分相似。此外,美國學者還認為《山海經》對美洲大陸有準確的描述,如《海外東經》、《野東經》中描述的“光華谷”,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有驚人的相似;《東山經》生動準確地描述了內華達州的黑石和金塊,舊金山灣的海豹,以及會裝死的美洲負鼠。也有研究者根據《山海經》指示的路線考察過美洲大陸,發現兩者之間有非常壹致的地理現象。從這些歐美學者的考證來看,《山海經》的寓意好像又是希臘人或者美國人寫的!
對《山海經》作者的爭議,從壹個側面反映出這本書在歷史、地理、文學、動物學、植物學等諸多領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地位。有些研究者從中國境外尋找作者,雖然顯得牽強附會,難免嘩眾取寵,但不乏真知灼見。究其原因,其實是由《山海經》所涵蓋的驚人的廣度、復雜性和包羅萬象的內容所造成的,導致研究者得出了人們眾說紛紜的結論。所以,要徹底解開這個謎團,還需要時間。現在看來,歷史學家淩春生的觀點可能更符合現實,即《山海經》是壹部以中國為中心,東西太平洋,南至南海諸島,西至西南亞,北至西伯利亞的古亞洲地理。它描述了古代亞洲的地理、自然歷史、民族、宗教等許多有價值的資料,其作者可能難以確認。
《山海經》主要欄目:中篇小說,聰明人的故事,城鄉趣聞,驚險故事,家庭悲喜劇,
個人經歷故事、清正廉明的官場故事、幽默諷刺的故事、民間傳說、茶館趣聞、巧夫妻的故事、民間奇聞、海外奇聞、傷心女人的故事、宮廷秘聞、三教九流的故事、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