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求問《富春山居圖》好在哪裏?

求問《富春山居圖》好在哪裏?

《富春山居圖》高壹尺余,長約二丈。描繪的是富春江兩岸初秋的景色。畫面峰巒平坡,叢林樹舍,漁舟小橋。草木臺石等回旋轉輾,疏密有致,姿態各異,豐富而自然。整幅的繪畫效果,給人以景隨人遷,人隨景移,步步可觀的藝術感受。

在這幅畫裏,黃公望用筆幹凈利落,無輕浮之感。畫法有董源、巨然的濕筆披麻皴,也有長短幹筆皴擦,在波峰之間還用了近似米氏雲山的筆法。墨色透明而凝重,筆勢蕭灑而秀潤。全圖只用少有的淡墨渲染,突出了筆墨意趣的發揮。黃公望的山水畫的主要風格有兩種:壹是淺絳山水,山頭多礬頭,筆勢雄偉;二是水墨山水,皴擦較少,筆意簡遠逸邁,山峰具有那種如玉的圓潤透明的效果。

黃公望曾寓居富春山,常常雲遊在外,遇山水就隨意畫畫,此圖始作於至正七年(1347年),差不多畫了10年才完成,是黃公望最得意的作品,而後代畫家也對此畫有著極高的評價。明代收藏家、大畫家董其昌說,他在長安看這畫時,竟覺得心脾俱暢,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而這幅偉大的作品的確讓人有咫尺千裏的感覺,嘆為觀止。

《富春山居圖》的歷史背景

1347年,元代書畫大師黃公望創作了《富春山居圖》,這幅作品也被認為是元代文人畫的最高傑作,中國最著名的作品之壹,這幅畫用更自由、多變化的筆墨來描繪山水,透過山石的起伏與筆墨的變化,表現山水內在的生命。

在元朝,漢族知識分子壹直難以獲得學而優則仕的傳統道路,他們把時間、精力和思想情感寄托在文藝上,與這種思潮密切相關的山水畫,也就成為這種情感寄托的重要的領域之壹。尤其到了元朝末期,戰亂風起,更多的文人逃避仕達,處於半隱居狀態的生活,慢慢形成了元代文人畫。

《富春山居圖》六百年流傳簡史

《富春山居圖》有兩幅,壹幅至正七年開始起稿,經過三四年之後才題款,歷經十年完成,是繪贈無用師(據考證為 鄭無用道士)的。另壹幅被認為是偽跡,稱為子明卷。圖上款識:子明隱君將歸錢唐,需畫山居景,此贈別。大癡道人公望。至元戊寅(壹三三八) 秋。從這段題款可以知道此畫是為子明隱君畫的,公望年70歲。上幅無用師卷公望年82歲。從這兩幅題款看,相差12年。

《富春山居圖》的子明卷曾被清乾隆所得,並被認定是黃公望真跡,愛不釋手。每觀賞壹次就題詩壹首,先後題了48年、50多處,而且仍然意猶未盡,最後在前隔水題有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的識款。此子明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被認為是真跡的無用師卷,自鄭無用道士收藏後,經過壹百余年,到了明朝在蘇州重現,最初由大畫家沈周收藏,大約在成化年間被董其昌在北京購到,並珍藏於書禪堂。董其昌在萬歷年間將此畫賣給了吳正誌;吳正誌又將此畫傳給他三子吳洪裕。

吳洪裕是當時著名的文人雅士。他壹生到死最喜兩件寶,壹件是《智永千字文真跡》,另壹件則是《富春山居圖》,於是,在他臨終時,他叮囑他兒子把這幅畫燒了炎殉,使他在九泉之下仍可持有此畫。在燒完永智的真跡千字文後,他的侄兒吳子文不忍名畫被毀,急從火中搶救出來,可惜畫的前段已被燒壞數處 (卷首部分經過修補後,題為《剩山圖》,也保留下來)。

大約在1730年間,畫卷的主要部分流落到了中國繪畫重要的收藏家安岐手上。他先是收藏了仿本,才又收藏了真品。當時安岐壹心想找到《富春山居圖》,所以壹收到仿本,就馬上在空白處品評題字,壹***題了55處,整幅畫變得面目全非,而真品卻由此逃過壹劫。從此,這幅長卷分為兩段,後段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壹段在抗日戰爭時期由現代名畫家吳湖帆先生收藏,後由浙江博物館收購珍藏。

  • 上一篇:民航局發布東航事故初步報告,但未提及事故原因。妳知道為什麽嗎?
  • 下一篇:泰山玉有收藏價值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