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社會長期相對穩定,經濟發達,金器制作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漢朝統治者擁有大量黃金,除了制作各種飾件和金器外,還鑄造大量的麟趾金投人流通。
麟趾金即漢代的金餅,也稱“馬蹄金”。出土的“麟趾金”正面為圓形,背面中空,周壁向上斜收,口小底大,形如圓足獸蹄,故稱“麟趾金”或“馬蹄金”。這枚金幣含金量95%,最大直徑6.5厘米,高5厘米,壁厚1.5厘米,重286.97克,相當於西漢時1斤左右。
在中國貨幣發展歷史上,黃金的使用壹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殷商時期已將黃金用作貯藏和大額支付手段了。“金元寶”、“金條”、“金錠”是後來的事,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人們往往將黃金做成圓形的金餅,俗稱“麟趾金”,也稱“馬蹄金”。西漢盛行黃金,以斤為計算單位。黃金的形狀受到楚國的影響,通常為餅狀。
麒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征,在民間有“瑞獸”之稱,同時還在“麟、龍、鳳、龜”中居於四靈之首,有“盛世出麒麟”的說法。
麒麟是古人集合鹿、馬、牛、羊、狼等長毛動物的特征創造出來的,其形象是羊頭、鹿身、馬足、狼蹄、牛尾、鹿角。古人認為麒麟文質彬彬,壹舉壹動都講究姿容儀表;麒麟品行高雅,不會去傷害其他動植物:還說麒麟是罕見的長壽動物,少則活壹千歲,多則活三千歲。麒麟同龍鳳壹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之壹,寄托著古人對德政、賢君和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贊美。因為麒麟稀有珍貴,象征吉祥,帝王就用金玉做成麒麟形狀,用以饋贈親屬,賞賜大臣。於是,人們佩戴金麒麟或玉麒麟,就有了顯示身份和榮耀的意思。
漢代鑄造“麟趾金”始於西漢武帝太始二年。這年春天,漢武帝出遊後回到長安,稱自己登西隴高原時曾經喜獲白麟,又在渥窪水邊見到了天馬,在泰山見到了黃金。當時人們為了表示祥瑞,就根據這三件事鑄造了壹批麟趾形狀的金幣。從此,漢代便有了以“麟趾”為名的金幣。麟趾金主要用來賞賜那些效忠皇室、立有軍功的大臣。因為不是鑄幣,所以可以根據交易的需要任意切割。
漢代麟趾金鑄造精良,造型優美,雖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滄桑,卻仍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