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壽四年(公元前119年),面對“三銖”錢減重和私鑄的盛行,漢武帝為了防止私鑄,制作了“皮幣”和“白金三品”兩種“舶來品”錢幣。皮幣是用白色鹿皮制成的貨幣,白金是用銀鉛合金制成的。因為兩者都是虛擬貨幣,銀行的數量範圍很有限,所以短時間內就停了,然後就和前面介紹的縣國五銖錢連起來了。但是,這兩種貨幣比較特殊。雖然沒有證實實物是否存在於世,但它們也作為知識的延伸介紹給廣大藏友。據《史記》記載,因奸或盜,錢輕佻而貴,故遠用錢麻煩。是壹尺見方的白鹿皮,邊是海藻做的(壹個是紫色的),是皮幣,直40萬。壹個皇族朝覲,要用皮幣推薦玉,然後就搞定了。也就是說,元壽四年(公元前119年),靠磨銅錢獲利的人盛行,導致錢薄價漲,遠幣可信度低。所以宮廷花園裏的白鹿皮平方英尺(23厘米見方)被用來做皮幣,價值40.3萬銖,也就是40公斤黃金,是皇族的。實際上,梁武帝制作“貔貅”的目的是為了收羅王侯、宗族等上層貴族,用想象中的“貔貅”換取王侯、宗族的金銀銅錢。因為“皮幣”的面值太大,根本不涉及普通人。★“白金三品”和價值40萬元的“皮幣”同時出現,還有“白金三品”。據史書記載,“縣官受命賣半兩錢,鑄三銖錢,重如文(二十四銖為壹兩,即1.95g)”,同時宣布“竊鑄錢之罪皆死”,但盜賊仍不計其數。於是他做了銀、錫、鉑,其中鉑分三類:壹類是八兩,壹類是龍文,名為白萱,價值三千(意為三千塊三銖);二是重量差小,且是方的,其文馬值500;三曰復小,橢圓,其王八,價值三百。“而且嚴禁偷鑄,違者將被處死。也就是說,所謂的白金幣是壹種銀錫合金幣,有* * *三個品種。壹種是“龍紋圓幣”,按當時的計重制是八兩次(192銖),當時價值3000銖,故稱“白選”。第二種是“馬方幣”,重六兩(144銖),價值五百兩。第三種是龜紋橢圓形硬幣,重四兩(96銖),價值300兩。“白金三品”實際上是漢武帝剝削,用大量虛幣換取大商人的真銅錢。普通人沒有那麽多銅錢可以兌換“白金”,所以不會受到影響。但出乎漢武帝意料的是,由於“白金”與銅錢的差價太懸殊,雖然明文規定鑄賊死罪,但利潤太大,很多官員和百姓鋌而走險,大肆盜鑄。罪犯不計其數,政府不可能把他們都殺了。沒有辦法。漢武帝在鑄造三年後,於二年(公元前115)被迫放棄“白金三品”。至此,漢朝和新朝的錢幣都推出來了。可見,錢幣準確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這就是錢幣收藏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要分析十二星座的性格和愛好,迫切需要更多的要求。下一篇:河南博物館的九大「鎮館之寶」都是哪些?背後都有哪些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