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明代永樂年間、姚等人在明太祖的授意下編纂的壹部中國古代典籍集。決心彰顯國威、造福萬代的朱迪,以“編纂自訂書約以來的百經之書,至於天文、地理、陰陽、醫蔔、佛道、術數”,為宗旨,歷時四年定稿(1407)。為了保證《永樂大典》名副其實,收錄的內容更加準確,明成祖允許編者調用皇家圖書館文遠館的所有圖書,還派人到處搜書,為編撰圖書提供了充分的保障。這本書的寫作規模累計3000余人,其中22877卷(目錄60卷,* * * 22937卷),11095卷,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由於《永樂大典》編纂涉及的人太多,難免出現體例不壹、內容有誤的情況,但這並不影響其“萬卷之書”的地位。
《永樂大典》作為壹部百科全書,比其他國家早了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傑作。此外,它還保留了大量明初以前的各學科文獻資料,包括許多現已殘缺或失傳的珍貴文獻,如薛的《遼代簡史》、宋版《水經註》等。,而且它引用的所有材料都是完全照搬原文的,所以這些文獻能夠很好地保持原貌。《永樂大典》不僅篇幅巨大,收集廣泛,而且文字工整,插圖精美。山川都是用簡單的手法畫出來的,造型寫實。因此,人們稱永樂大典為“明初以前的珍本秘籍寶庫”並不為過。
寶藏奇怪地“丟失”了
毫無疑問,《永樂大典》是壹部珍品,明朝的皇帝都非常重視它的臨摹和保存。這本書的手稿壹直保存在南京的文遠館,毀於壹場大火。原作保存在明朝皇宮的文樓裏。後來因為嘉靖皇帝真的擔心它再遭遇不測,“我命人在文樓刊登,夜裏送了三四次,所以沒有銷毀。”就這樣,《永樂大典》的原版保存了下來,後來在嘉靖皇帝的推動下,該書又被下令抄寫,最終於嘉靖皇帝去世的第二年“抄”了下來。
但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復制完成後,原來的副本不見了。按照前面提到的永樂大典的規模,而當時壹本書的尺寸是現在的兩倍,這本書需要裝在壹個房間裏。這麽大規模的書是怎麽在控制嚴密的皇宮裏消失的?這是壹個永恒的謎,歷史學家也稱之為“中國圖書史上最大的謎。”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欒桂明用了30年時間解答了這個懸疑案。上世紀末,他向全世界公布了他30年的研究成果:原來的《永樂大典》很可能還存在於世,在北京十三陵中保存最完好的永陵。這壹猜想得到了歷史領域眾多專業人士的認可,包括以下猜想論據:
壹個。隨葬論研究這個問題30年的欒桂明,得出了隨葬的猜想。此外,中華書局張主編的《永樂大典史》中也有這種表述。明代孝宗、世宗等皇帝愛讀《永樂大典》,書桌旁常有幾本。按照明代喪葬的習俗(埋葬死者生前所愛之書),這本書極有可能與他同葬。
2.隱藏在雙壁中,據說帝國檔案館全是全石建造,廳中殿無梁柱。南北壁厚6米,東西壁背面3米,內有金匱要略、四Ku全書、玉牒等。有學者認為,當時的統治者為了更好地保存這本書,把《永樂大典》藏在禦史的墻內,以防不測。按照皇家建材的標準,墻體防潮防蛀沒有問題。如果永樂大典真的存放在這裏,可以很好的保存下來。
如果我們找到永樂大典,
但無論猜想多麽理論化,它總是虛幻的。如果多年後,我們年輕壹代根據猜想發現了永樂大典,會對我們國家乃至世界產生什麽影響?
肯定會轟動全世界!
號稱千本的《永樂大典》,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如果真的找到了整本書,那麽被遺忘的關於地理、歷史、醫學、法律、政治、文化的珍貴資料就可以被重新發現,前人留下的閃閃發光的思想就可以重新造福人類,或許很多疑難雜癥就可以被帶回來。...
無論如何,永樂大典的發現對中國和世界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