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代文豪李白,生前書寫了很多豪放灑脫的詩句,而李白更是頗受人們追捧,可是在他去世之後卻,墓地非常的沒落,不禁讓詩人覺得很失落。
人走茶涼,很多人去世之後都已經成為過往,不過對皇族以及官貴人來說,盡管已經去世,卻要有壹個風風光光的葬禮,他們更是要有非常豪華的陪葬品,因此每當我們發現大型皇陵的時候,都會被裏面的寶物震撼。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盜墓賊惦記著這些這些珍貴的陪葬品,不少盜墓賊也開始潛入黃陵。
與此同時,有壹些皇陵盡管被國家保護,卻也不免讓人惦記起來。例如有壹位河南彈棉花老頭,他表面是壹個普通老者,但他潛伏東陵十幾年,並且自制鑰匙,最將險些皇陵全部搬空。
前幾年,“鬼吹燈”和“盜墓筆記”曾經掀起壹陣盜墓小說風,其中壹些魔幻色彩令人陷入無限的遐想,而大多數盜墓者都是為錢財。現實中甚至有人潛伏古墓多年,並且用正當的職業掩飾自己盜墓者身份。
在幾十年前,我國正處於軍閥混戰時代,當時百姓生活疾苦,經常要擔心戰亂危及到自己。與此同時,又出現了壹批大盜墓賊,專門挖掘我們的古墓,並且將這些奇珍異寶倒賣給外國人,獲得更多的錢財。
王紹義出生於河北的壹個小山村,當時他因為家裏貧困,經常被人欺負,最後他就不甘示弱,於是跟著黑老大福田成為了壹個小混混。當時王紹義和福田兩人很多想法都不謀而合,最後他們發現盜墓可以獲取不少利益,於是經常倒賣文物。
有壹次兩人在倒賣東陵文物時,突然被孫殿英發現並且派兵追捕。就這樣,他們只能夠分開逃跑,而王紹義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躲到了東陵旁邊的新立村,並且以彈棉花老人為掩飾,最終在這個小山村呆了多年,壹直想要將東陵的寶物洗劫。
王紹義為格很內向,周圍人都不了解他,大家甚至無法想象王紹義會是壹個盜墓賊。王紹義偽裝得也很好,白天他會幫村民們彈棉花,可是到了晚上他就偷偷潛入東陵,並且探聽這裏虛實。此後,王紹義想到各種辦法來引開守墓人,又找來當地熟悉地形的人為他引路,最終使他很快摸索到了東陵的大體布局。
不過由於王紹義和自己同伴的行動過於頻繁,最終被發現,此時他們開始以利益誘惑,軟硬兼施,最終使守陵人被拉下水。於是,他們開始不顧國家利益,開始了偷盜之事。
對於王紹義等人而言,金錢就是最大的吸引力,他們不顧道德底線,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於是幾個人行為非常猖獗,並且購買了火藥等設備,開始用武力來炸出壹個盜墓口,讓很多文物受損。
最後,他們找到了鹹豐與妻子的墳墓,並且將大量的文物轉賣出來,獲得了大量錢財。看到幾人獲利很多,於是有幾十人選擇加入到他們的隊伍,最終他們甚至以賑災的口號來誘惑百姓,希望更多的村民們加入。
“人多力量大”,有了大家的幫忙,讓偷盜更為猖獗,最終國家考古隊發現了王紹義等人的行為,並且收藏了多個證據,對他們實行抓捕,可王紹義早已得知了風聲逃往了國外,並且帶走了很多珍貴的文物。盡管後來警方找到了王紹義,並且處決他,但那些文物再也無法回來。
“何事紛爭壹角墻,讓他幾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林翰《誡子弟》
古老的文物能將人們帶回到古歷史當中,如今我們依舊想各種辦法挖掘更多的歷史,也在極力追回國家的文物。作為普通百姓,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這些文物。當發現文物的時候,及時上報給有關部門,千萬不要為了自己的壹己私欲破壞了文物。每壹位中國人***同的守護歷史,才能夠讓古老文明得以延續。
如今,我國依舊有很多文物流落到海外,但那些愛國人士和收藏家們卻從來沒放棄過,對這些文物古跡的搜尋工作,即使再難再苦,他們也要為我們探尋文物,竭盡所能將這些流落海外的珍貴文物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