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洛神賦圖》的藝術鑒賞和歷史遺跡

《洛神賦圖》的藝術鑒賞和歷史遺跡

《洛神賦圖》的藝術鑒賞和歷史遺跡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首,《洛神賦圖》的價值無論在收藏亦或鑒賞層面,都非比尋常。

作品筆法質樸,用色明艷。作者顧愷之,東晉功名兼具的畫家,詩人。顧愷之自幼博學多聞,聰慧機敏,擅長於吟詩作對,描摹花鳥魚蟲,假山怪石,人佛雕像等。曾經提出過“以神寫意”的作畫理論。由此,顧愷之在畫論詩評領域也頗有成就。

《洛神賦圖》,中國絹本設色山水畫的代表。當時的中國傳統畫作還處於萌芽階段,筆法不夠成熟,發展空間較大。《洛神賦圖》被推測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以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為主題,以繪畫形式創作而成的山水長卷。參考作品出自曹植的《洛神賦》。

縱觀《洛神賦圖》的全貌,色彩奢華,神話氣息濃厚。形式新穎,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作品大致分為三個部分,表現的是曹植與洛神的深情愛意。

畫面左起,曹植率眾人經過洛水河濱,駐足小憩之時,天邊的洛神緩緩降下人間,身上的綾羅飄帶隨風輕舞,朱砂的赤紅托稱著女神的美艷。肩帶之上,肘臂之下,嬋娟金銀揮著日照的碧輝,向身後飛去。瀟湘青綠裹著洛神纖細的肢軀,仿佛生怕女神迎風摔下。裙擺飄逸,裙尾擺動,在地面壹步壹搖地走動時,極其與魚尾相似,晶瑩通透,白的沁心。高高的發髻盤在後腦,鬢角的碎發,縷縷垂下,鉤在耳邊。那雙似笑非笑含露目真可謂是“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腰身的多余緞帶紮在身前,和洛神的驚艷面龐呼應。曹植似乎也入了神,胡須上擺,嘴角揚起。洛神飄飄然移至曹植的傘車前,雙手擡至與胸齊平,微微低眉,心中似乎碧波輕蕩。兩人壹來二往,心中萌生情愫,惺惺相惜。

曹植步步走近,隨從的撐蓋直直跟進,蓋上的兩個赤色繩結搖曳不止。曹植手捏壹柄玉色步搖配飾遞上前去,似乎是想當做信物。曹植再次上前幾步,表述著內心的無限愛意與貪慕。洛水河邊的江水碧波輕揚,江山青綠,樹木瘋長。眾神降臨在洛水上空,騰雲駕霧。洛神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薄霧裏進退自如,隱隱顯現,又漸漸退回。神明們撫琴弄弦,笛鼓聲聲,飄飄青發似有靈光,蓬松飄逸的衣帶在空中浮旋,看得曹植目不轉睛,陶醉其中。隱隱笙歌震進每壹個有幸目睹洛神真容的旅客心中。

再見第二折,人神終是殊途的。到了洛神離開人間的時候,地上的君王也須得離郊回宮。洛神轉過身,壹步壹回首,含情脈脈地註視著相隔數十米的曹植。曹植同樣依依不舍地凝望著洛水女神翩纖的背影,求不得,也恨別離。洛神手持銅制神鏡,舉在胸前,雙目迷離,裙尾左右飄離,似乎飛在半空中,又似乎踏在實地上,若隱若現。

畫面最右側,雙方都須啟航歸去了。水面上的船整裝待發,龍車雲車也降至洛水邊。龍與鯨鯢齊齊騰出水面,迎接洛水女神的歸航。文魚附於車,金烏舉於半空上。洛水女神踏上雲車,在半波半雲的空間裏回首張望。曹植壹騎紅塵,在馬鞍上徘徊,忐忑不安。不覺向後張望,兩人便被無形的雙手阻絕,相顧無相見,漸行漸遠。

這幅作品《洛神賦圖》主要表現的便是空間上,不同時空裏的美與藝術。根據文藝作品所發揮的想象,天馬行空的見聞,全部融入進顧愷之高超的藝術造詣中,在流暢的線條裏體悟《洛神賦圖》散發的無盡哀思和愁緒,及其作者顧愷之所處魏晉南北朝的慌亂戰事,動蕩年代的真相,普通百姓對安定生活的向往和期許早已融入對洛水女神的刻畫中去。《洛神賦圖》筆法細膩,世人稱之為“春蠶吐絲”,對後代影響頗深。畫法層面幼稚古樸,就像六七歲的孩童,沒有透視,沒有遠近關系,人物形象外貌豐滿,平塗較多,是對山水畫初期的大致描摹,參考作用巨大。

但在歷史長河中,絹本真跡早已在叱咤天地,朝代更叠中遺失,現存的版本則是宋代人模仿顧愷之的筆法臨摹出來的摹本(仿本)。即便是這樣,《洛神賦圖》也分裂成三段,分居世界各地。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無論在什麽時候,《洛神賦圖》都在以它獨特的方式,發表它淘凈塵沙後,重獲新生的肺腑之言,勸告,警示,滔滔不絕地訴說洛水河邊,神明和君王的前緣未盡,舊情難卻。

感謝閱讀,歡迎關註,有問題評論區間哦

  • 上一篇:求主人公寫我心中的報紙素材和圖片。
  • 下一篇:浙江電通的業務有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