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戲劇的基本特征①17世紀的歐洲,“舊的封建階級趨於衰落,中世紀的市民階級正在形成現代的資產階級。鬥爭的任何壹方都還沒有壓倒對方。”這壹時期的王權是進步的因素。因此,古典戲劇家和理論家在政治上支持君主政體,其作品和理論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主張個人利益服從封建國家整體利益,主張國家統壹。在戲劇作品中,國王被描述為“正確”和“正義”的化身,戲劇沖突的最終解決有賴於“英明君主”的仁慈。在戲劇作品中,經常有歌頌國王政績的,號召劇作家謳歌的。
(2)古典戲劇崇尚理性,鄙視情欲。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是戲劇沖突的基本內容,最終以理智的勝利而告終。這裏所謂的理,是指對中央王權的支持,對公民義務的履行,對個人私欲的克制。這是以笛卡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哲學在戲劇創作中的反映。恩格斯指出:“這個永恒的理由,其實只是當時發展成為資產階級的中產階級市民的理想化的認識。”
古典戲劇家以古希臘羅馬戲劇為典範。他們作品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大多來源於古代戲劇、史詩、神話和歷史。古代英雄尤其成為他們描寫的對象。但他們關心的不是歷史真相,而是通過古人表達自己的社會理想。
④古典戲劇非常重視規範。主要規律有:戲劇創作必須遵守壹致的地點、時間、情節的“三統壹”;人物塑造需要符合壹個固定的體裁,戲劇體裁分高低。悲劇被認為是“高雅”的體裁,只能描寫國王和貴族,而喜劇被認為是“低劣”的體裁,只能描寫市民和普通人。戲劇語言講究準確、優雅、邏輯;演員要按照規定的程序表達自己的感情;舞臺場景追求對稱、浮華、寧靜。
古典戲劇的傳播法國古典戲劇在17世紀達到了歐洲的最高水平,產生了三位傑出的戲劇家:p·高乃依、j·拉辛和莫裏哀。高乃依是法國古典悲劇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他的《希德》,寫於1636,是法國第壹部古典悲劇。其他重要的劇還有賀拉斯(1640)和新浪(1640)。該劇大多從歷史中選擇題材,主人公要麽是國王,要麽是出身高貴的英雄,描寫個人感情與國家義務的沖突,表達理性至上的主題。在藝術形式上,他沒有嚴格遵守理論家制定的規律,在“三統壹”上有所突破。在17的20世紀50年代,拉辛取代了高乃依在戲劇界的領導地位。他的重要劇作包括《安德羅瑪克》(1667)和《淮德拉》(1677)。他的悲劇具有不同於高乃依的風格,圍繞著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黑暗和罪惡這壹主題。悲劇的主人公有普通人的優點和缺點,特別強調對人物心理的細致分析和簡潔集中的藝術形式。莫裏哀是法國古典喜劇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反教會的特點。藝術形式既有古典戲劇結構嚴謹、沖突清晰的優點,又不拘泥於古典規律。他的重要作品有《偽君子》(1664 ~ 1669)、《守財奴》(譯為守財奴,1668)、《貴族的魅力》(1670)、《斯卡潘的詭計》。高乃依、拉辛和莫裏哀的戲劇都有壹定的民主思想,但都沒有擺脫宮廷趣味。古典戲劇創作的繁榮促進了古典表演藝術的發展。當時有兩派:拉辛和莫裏哀。拉辛派的著名演員有門多利(1594 ~ 1651)和弗洛裏多爾(1608 ~ 1671),他們在表演中註重程序。莫裏哀派的著名演員是莫裏哀和他的學生男爵(1653 ~ 1729),他們表演的是對自然的追求。古典舞臺藝術的特點是:簡單抽象的布景,華麗漂亮的服裝等。法國進入18世紀後,在早期,古典主義仍然主導著戲劇領域,啟蒙運動的戲劇家們不僅與它作鬥爭,還利用它的形式為自己服務。中期,隨著啟蒙運動的發展,古典戲劇日漸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