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壹天,北京文物商店來了壹位老太太。進屋後,我壹言不發,從布袋裏拿出壹個瓷碗。我要把它賣掉換錢工作人員拿起它,看到它是壹個藍色的大碗,胎體很厚,釉色均勻。再看看碗的裏面。碗裏有壹些磨痕和汙垢。
“老太太,這個碗是幹什麽用的?”
“本來是家裏裝鹽的,後來太大用不上了,就用來餵雞了。”
工作人員意識到為什麽碗裏會有臟東西。
“妳打算賣多少?”
“這個碗放在家裏很多年了,應該有點古董了。但是,雖然看起來是實心的,但是藍中還是有白點,這可能不是壹件很好的事情。價格...妳看看就知道了。”
最後,工作人員給了她80元人民幣,老太太拿著錢高高興興地走了。
老人走後,工作人員將碗放入水中清洗。當碗底的汙垢被慢慢沖掉,正面的六個字顯露出來——“大明宣德年制”。
這六個字青花,筆畫細長規整,真的很像明代宣德的風格。如果真的是老物件,這個碗至少也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
壹般來說,瓷器都是刻在器物的外底,但是這個是在碗裏面,非常少見!工作人員馬上意識到這個碗不是普通的老物件,馬上向領導匯報。
下午,北京文物商店門前停滿了汽車,幾位著名的瓷器專家相繼而來。當藍色的碗端上桌時,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
從造型、材質、工藝上,專家壹致認定這是壹件明代宣德年間燒制於景德鎮的瓷器。根據形制特點,專家將其命名為“景德鎮窯藍釉碗”。
老太太壹定沒想到,這個碗最珍貴的,是她誤以為有缺陷的東西,就是碗上的白點。
藍釉碗看似簡單,但工藝非常復雜,因為需要兩次燒制,所以成功率很低。壹般來說,由於做工精細程度不同,制作出來的瓷器效果也不同。
如果器物上了釉,吹得不均勻,深淺不壹,就是雪蓋藍;如果均勻分布在瓷棺上,形成點狀,就是真正的藍釉。
吹釉
精致優雅是曇花壹現。
代代傳德時期灑藍釉的產品極為罕見,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只有三件。
除此壹件來自首都博物館外,壹件藏於天津美術館,另壹件原由秋先生收藏。
1980 165438+10月25日,香港蘇富比由趙在香港以370萬港元拍出。
明宣德灑藍釉,竊雕龍碗
明代灑釉瓷器之所以稀少,是因為灑釉技術從出現到消亡只存在了10年,那麽為什麽僅僅10年後就神秘地從宮廷消失了呢?
當時的宣德帝迷上了擲骰子這種賭博遊戲,下令景德鎮禦窯廠燒制壹種專門用於擲骰子的瓷器。禦窯廠的工人不敢怠慢。他們經過潛心研發,創新性地燒制了壹件灑釉碗,令宣德帝十分滿意。
宣德皇帝
但在1435年正月,宣德帝染上了壹種不知名的疾病,不久就去世了。宣德死後,擲骰子的遊戲不再流行,灑藍釉瓷器的產量也逐漸減少。
後來的皇帝也下令燒制這種瓷器,但由於工藝極其復雜,成功率極低,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宣德以後,藍釉停止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