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看《國家寶藏》,已經大致了解了浙江省博物館之中的“寧波萬工轎”“良渚大玉琮”和“彩鳳鳴岐七弦琴”。對浙博中的收藏不禁心向往之,這次更全面的將浙博的鎮館之寶了解了壹遍,可以說收獲頗豐。
尤其是被稱為十裏紅妝女兒夢的“萬工轎”更是印象深刻。去了多次天壹閣,總會在天壹閣館藏的“萬工轎”之前停留駐足很久,總覺得這已是我能想到花轎精美的極致了。當後來看到浙博的十裏紅裝展區時我知道,我真是太年輕了。壹襲紅衣冠天下,美人珠簾自傾城。浙東女子出嫁時的十裏紅妝奢美得難以想象。
“彩鳳鳴岐七弦琴”本不太熟,但是我記得有人提過這樣壹個論點:這世上有四樣東西是最有感情,物品中是古琴,植物中是垂柳,動物中是杜鵑,風景中是天上月。古琴自古便被寄予無限情感。難怪《花千骨》中白子畫會對花千骨說,其他的樂器妳大概了解壹下就可以,但是琴妳必須耐心學習。因為璐婷的安利,壹直就很喜歡古琴,每每看到古琴,總覺得應該好好練習,然而殘酷的現實是我的古琴壹直被閑置在家中,很少有去彈奏。
畢竟浙江千百年來作為華夏的中心的時間實在不久,誕生的傳奇比中原地區少得多。書中的國寶都冠以浙博鎮館之寶的美名,但是其中的差距還是很大,其中諸如“元龍泉窯青瓷舟形硯滴”、“北宋彩塑泥菩薩立像”“北宋識文描金檀木經函”在網上都很難找到相關的資料和視頻,傳播度和研究度還是比較低的,和其他幾件國寶還是不能相提並論。尤其是“北宋彩塑泥菩薩立像”被稱作東方維納斯,但是“斷臂維納斯”在百度上的搜索詞條有2150000個,而“北宋彩塑泥菩薩立像”只有28400個,這個差距可見壹般。但是換個角度想,便是中國十大名畫之壹的“富春山居圖”也是在劉德華、佟大為拍了壹部爛片以後(雖然這部片子很壹般,但是畢竟推廣了壹件國寶,還是要給予肯定的態度),才將這件國寶引入大眾的視野。連“富春山居圖”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其他的藏品了。
在杭州讀大學時,也時常遊走在杭州各個博物館之間。當時對於這些國寶可以說壹無所知,多是出於壹種裝逼的心理,走馬觀花的認識壹下、拍個照、打個卡,看過了也就認識了,能記住名字的已不多,更不要說了然其背後的故事和內涵。盡管如此每次看完依然會有被壹種歷史的厚重所熏陶的感覺,被時間見證過的藏品,他們的存在本身便已經帶上了韻味。
下次回杭州時,壹定要再去博物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