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平時喜歡收集稀奇古怪的民間故事。死後以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成名,塑造了聶、、、蓮香等許多具有代表性的狐仙女鬼藝術形象。蒲松齡熱衷於求名,但在科舉考試中的成績卻不盡如人意。《聊齋誌異》的創作不僅滿足了他的好奇心,也成為他寄托個人思想的壹種方式。
康熙九年(1671)八月,蒲松齡在江蘇寶應縣為同鄉學者孫輝做侍從,後去高郵,壹年後回到家鄉。在國內,他曾與朝臣和唐壹起遊嶗山。十二年在鄉,王冠正坐在亭子裏。
康熙四十八年(1709),蒲松齡離開加比印石園綽然堂,在那裏任教近40年,直到71歲才回國。康熙五十四年病死,壹生頗不如意。
擴展數據
人物成就影響力:
蒲松齡曾寫了幾十年的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並不斷修改補充。他的書使用了唐代傳奇小說的風格,通過談論鬼和狐貍來批判當時的社會和政治。他還寫了《聊齋文集》、《聊齋詩》、《聊齋民歌》等有關農業和醫學的通俗讀物。他曾經寫過14種民歌。
《聊齋誌異》是中國最有成就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它不僅是傳奇故事的傑作,也是前所未有的短篇小說藝術水平。它與杜麗的詩歌和《紅樓夢》壹起,構成了中國文學史上壹座連綿不斷的高峰。
後來再版了清客亭版、朱雪齋版等壹批名著,陸續出現了《和聲二重奏》、《新齊諧》、《夜雨》、《秋燈錄》等仿真作品。紀昀的《嶽薇草堂筆記》也是受其影響的筆記小說。這本書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寶庫,也是世界圖書館中的東方瑰寶。
65438年到0848年,美國人衛三畏把《種梨》和《罵鴨》翻譯成英文。迄今為止,《聊齋誌異》已有英、法、德、捷等18種語言的30個版本風靡世界,對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有100多種《聊齋》出版物,160多部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的戲劇、電影、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