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清代官服上的"補子" 的詳細介紹

清代官服上的"補子" 的詳細介紹

補子的定義:

明、清兩代,官員在朝服的前胸後背處分別裝飾壹塊方行的圖案,叫補子,它是用來區分官爵大小(官品區分)的。

補子的起源:

相傳補子起源於武則天時代(武則天的官吏制度)。壹天武則天上朝時賜給官員們繡了花的官袍。因為十分好看,又是禦賜之物,所以其他官員紛紛效仿。補子就從這裏而來。

補子的源頭可以上溯至蒙元時代。內蒙古正藍旗羊群廟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紋的補子,同時在壹些元代墓葬中也確實發現了不少具有方補形式的元代織物。但這些服飾沒有作為補服出現,且這些方補多作花卉狀,它們在當時並沒有作為官階的標誌。

真正代表官位的補服定型於明代。據《明史·輿服誌》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壹塊方形補子,文官繡禽,以示文明,武官繡獸,以示威武。壹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壹,藉以辨別官品。文官:壹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壹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除此之外,還有皇帝作為賜服專門賜給特定人物的賜補,有鬥牛和飛魚兩種。

從明代出土及傳世的官補來看,其制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早期的官補較大,制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補子卻只用單只立禽,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壹品鶴,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而武官還是用單獸,通常為:壹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清官員所用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與明補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但前片壹般是對開的,後片則整片織在壹起,主要是為了便於穿著。前片官補正好位於清代官服的前胸,為便於解系紐扣,只能將前片對半分開。

在明清兩代,受過誥封的命婦(壹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備有補服,通常穿著於慶典朝會上。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準。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凡武職官員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壹樣,用禽紋補,意思是女子以閑雅為美,不必尚武。

補子的分類:

文官:

文官壹至九品的圖案依次為:壹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鷴(xian2),六品鷺鷥(lu4 si1),七品{[溪鳥][支辦鳥](無此字)}(xi1 chi4),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文官的補子圖案均為飛禽。

武官

武官壹至六品的圖案依次為:壹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武官七、八品的圖案為:犀牛。武官九品的圖案為:海馬(樣子和馬壹樣,但站在海上)

武官的補子圖案均為走獸。

參考資料裏有相關圖片

  • 上一篇:沈陽賽區的奧運足球門票價格是多少?
  • 下一篇:牛仔褲的歷史說明審美的發生是從什麽開始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