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壹覽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壹覽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壹覽)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祭奠亡者的節日,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具體有什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壹覽,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

清明最早只是壹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相傳,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壹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歷史。清明壹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故此,清明節與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期間,有掃墓、蕩秋千、放風箏、蹴鞠、射柳、鬥雞、蠶花會、拔河、踏青等習俗。

清明節是農歷幾月幾日?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將清明節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的習俗

1、掃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壹種活動。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2、踏青。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

3、蕩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很受兒童們的喜愛。

4、蹴鞠。其實就是踢足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壹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5、植樹。清明時節,雨水豐沛,適合樹苗生長,所以古人就喜歡在清明節植樹,這個傳統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植樹節”。

6、放風箏。古人認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這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7、插柳。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也有的人插柳來辟邪。

8、射柳。射柳是壹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9、鬥雞。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10、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壹種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 上一篇:派克鋼筆品牌發展簡史
  • 下一篇:熱的“數字藏品” 妳真正了解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