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 12 17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北洋水師章程》同日頒布實施。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當時世界第六、亞洲第壹的海軍艦隊。1888之後,船隊資金大幅減少。有時,海軍技術突飛猛進。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艦隊已經很多年沒有買過新船了,壹些應該進行的更新項目,比如更換新炮,也無法進行。原來的戰艦已經開始落後了,無論是速度還是射速。
“北洋水師世界第九,亞洲第壹”。
這句話我從小到大幾乎都聽過。這句話的道理是什麽?仔細探究壹下。原來這句話並不完整,卻被誤傳了這麽久,讓人壹提到北洋水師就嘲笑當年浴血奮戰的將士的無能。
亞洲最強艦隊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但日軍艦船無壹沈沒。日本海軍的艦炮不僅擊碎了北洋水師的軍艦,也粉碎了慈禧太後的夢想。
在主流的、非客觀的歷史讀物中,把戰敗的責任全部推到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高層身上,指責他們驕奢淫逸,貪圖享樂,不肯發展軍事裝備,導致中國海軍武器落後,最後落得恨上戰場。英國海軍歷史學家揭穿了這些謊言:“大東溝海戰的結果是雙方對海戰理論無知的產物。如果日本多了解海戰理論,就不敢挑戰更強、擁有堅不可摧的裝甲艦艇的北洋艦隊。而如果北洋艦隊更懂海戰理論,在擁有大船巨炮的情況下,怎麽還會被0: 5懸殊的“比分”打敗?”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豐島之戰後對同僚說:“看來他是渾渾噩噩地進入了海洋。”戰前,日本海軍大本營做了三個準備勝敗的計劃。最壞的打算是應對日本海軍的慘敗和清軍在日本列島的登陸。可見日本這場戰爭對日本來說也是壹場豪賭。
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激發了清廷“海軍高手優先”的海防目標。經過十余年的運作,北洋水師終於在1888成立,由25艘新式戰艦組成,總噸位超過8萬噸。根據當時世界軍事年鑒的統計,這支海軍在世界海軍中排名第六,日本海軍排名16。歷史學家唐德剛曾說:“這支艦隊即使放在今天的臺灣省海峽,也是壹座相當大的鋼鐵長城。”
直到大戰爆發,噸位達7335噸的定遠、鎮遠兩艘裝甲巨艦,仍是亞洲最令人生畏的兩大海軍武器,日本人“聞風喪膽”。這兩艘船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裝甲船,每艘都有4門12英寸的大炮和14英寸的裝甲。黃海戰爭中,兩艦“被數百發子彈擊中,又被松島的13寸子彈擊中數次,但都不曾鉆進去,死的人也不多”,可見艦艇的質量是多麽的優秀。據戰後統計,北洋艦隊的裝甲數量和質量大大超過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裝甲艦艇數量比為6: 1,中國遙遙領先;北洋艦隊,壹個大口徑火炮,壹個小口徑火炮,也是占優。正是基於這種力量對比,清政府才敢對日宣戰。
北洋水師失敗的主要原因絕不是兵員缺乏訓練,更不是武器落後、經費不足,而是敗在晚清腐朽的官僚制度上。事實上,被日本軍艦擊中的炮彈也不少。如果中國軍隊使用威力最大的子彈,只需要“定遠”艦和“鎮遠”艦就能消滅日本艦隊。但由於北洋艦隊軍火采購存在嚴重問題,很多炮彈的胎線大於炮膛,需要銼低才能勉強進入炮膛。這樣的炮彈容易爆炸,水兵不敢用它開火。但因為購買者是李鴻章的兒子和侄子,所以沒人敢抱怨。到甲午戰爭爆發時,中國海軍使用的炮彈都是殘次品和教練彈,裏面“裝的是泥沙”,有的引信“裝的是煤灰,所以打中敵艦卻打不裂”。說白了,他們沒有爆炸。中國海軍在此戰役中得到海岸炮臺的協助,但炮臺發射的大口徑炮彈擊中敵艦後並未爆炸。據日軍記載,清軍從旅順口炮臺發射了大量炮彈。“雖然聲音很大,但我們的士兵傷亡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沿海堡壘發射了敵人的大口徑炮彈,其中大部分都裝滿了大豆或土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