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裏,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裏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麽壹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只白鶴;擡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裏,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壹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壹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壹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遊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壹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壹只癩蝦蟆,舌頭壹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壹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1| 評論
2011-1-31 12:31天似鏡風如紗 | 六級譯文:
我回憶童年的時候,能夠睜著眼睛直視太陽,清楚地看見秋天鳥類身上新張出的細毛,見到細小的東西,壹定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日的蚊子聲音像雷鳴,我心裏把它比作成群鶴在空中飛舞。心裏這麽壹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成鶴了。我擡起頭看它們,脖子都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壹些蚊子在白色的帳子裏,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真像鶴在雲端鳴叫,這使我高興極了。
我又常在土墻凹凸的地方,或是花臺小草叢雜的地方,蹲下身子,與花臺壹般高,平定心神,仔細觀察,把叢草當作樹林,把蟲蟻當作野獸,把土塊凸出的地方當作山丘,凹下的地方當作山溝。心神在其中遊玩,心裏愉快而滿足。
壹天,我看到有兩個小蟲在草間爭鬥,興趣剛剛濃厚,忽然有個體積龐大的東西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壹只癩蝦蟆,舌頭壹吐,兩個小蟲都被它吃掉了。那時我年紀小,正看得出神,不覺嚇得叫了起來。平定心神,捉住癩蝦蟆,用鞭子打了它幾十下,將它驅趕到別的院子。
簡介:
本文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雖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於物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說的夏蚊及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開篇先說作者兒時視力極好,然後點明文章主旨。“張目對日”,猶言兩眼能經受強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視力極佳,極細小之物也看得壹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視力,再加上“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的癖好,因而能發現“物外之趣”。這是總提,僅用 32字,行文簡潔可見。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異想天開,將它想像成“群鶴舞於空中”的動人圖景,並且看得入了迷。隨後他又聯想到曾經見過的“鶴唳雲端”的圖景,於是“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結果是他真的見到了這樣的圖景。這是壹幅憑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圖景,它表現了壹個孩子幼稚心靈中自發的審美意識。此其壹。
其二,作者年幼時居城中,渴望見到大自然風光而不得,於是他用想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把花園裏土墻凹凸處和花臺上的叢草想像成樹林,把蟲蚊想像成野獸,把高出的小土塊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塊想像成山溝,這使他有了壹個自由而廣闊的天地,可以飽覽“大自然”的風光。有壹天,有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兩獸在樹林裏相鬥,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壹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壹伸舌,便將兩獸壹齊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嚇得六神無主;待到清醒過來,幻覺消失,才發現此前那個“龐然大物”不過是壹只癩蝦蟆。他惱恨之極,卻並不想傷害它,僅以鞭打示懲——用什麽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樹枝吧?他懲罰癩蝦蟆,可能含有為兩小蟲復仇的意思,但從“驅之別院”壹舉來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