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代,漳州木版年畫開始興盛。當時漳州已經有很多書店,如曲文齋、多文齋等,也經營年畫。現代學者葉德輝在《書林談》中說“宋代刻書之盛,為福建之首”。清代有胡慶堂、、金等12家書店參與年畫的制作和經營。因此,漳州木版年畫藝術日趨成熟。年畫的題材和構圖形式逐漸穩定,繪畫技巧和雕版印刷技術不斷提高。這壹時期,漳州外貿港口“粵港”的興起和海上貿易的繁榮也為木版年畫的出口帶來了有利條件,促進了木版年畫大量出口海外,產品遠銷臺灣省、香港、東南亞和日本。當地最大的木版年畫作坊,由嚴家老店嚴金華負責。從早期的“錦華堂”書畫坊,經過幾代傳承人的努力,到清末民初,基本形成了嚴壹家獨大的格局。抗戰前後,嚴金華的老店成了漳州木版年畫的集大成者。很多傳世的精品漳州木版年畫,基本都是嚴金華老店的珍本。
20世紀初,漳州的練字街、香港路、臺灣路壹帶集中了大量的年畫商店,因此得名漳州“練字街”。隨後,由於引進了西方先進的印刷技術,年畫業在迅速的社會動蕩中開始走向衰落。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經濟衰退,由於失去了與臺灣省和東南亞的貿易聯系,生意比較蕭條,漳州的許多美術印刷年畫作坊相繼倒閉。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有八九家。自此,漳州農村逢年過節貼木刻年畫的習俗逐漸消失,木刻年畫市場也隨之衰弱,年畫作坊大多倒閉,情況大不如前。
65438年至0957年,《顏佳傳》嚴嘉靖印制了壹套漳州古木版年畫,被國家定為民間藝術品,在蘇聯和東歐國家展出。1986年,閆文華還印制了壹套古代木刻年畫,參加了在晉京舉辦的福建民間藝術展。1988在全國民間藝術工作會議上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贊賞;1990被中國民間藝術詞典收錄。林漳州美術館館長2001撰寫文章《漳州民間木版年畫初探》獲第十壹屆“群星獎”(群眾文化科研成果獎)金獎。
2006年5月,漳州木版年畫被列入第壹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