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潮汕版的<三字經>作者是誰?

潮汕版的<三字經>作者是誰?

韓愈的潮版《三字經》

饒宗頤《潮州誌·藝文誌》·《三字經》目雲:“舊時訓蒙之《三字經》,相傳為宋·王應麟撰,而南海區適子、黎貞相繼續成之。顧潮州兒童誦習之本,則分上下兩行,上行載王等之書;下則別有《三字經》者,為南北誦本所無。其文起首句‘乾為天’,訖末句‘必察焉’。凡二百十句,都六百三十言。皆取經書成語,貫串成編,文極淵博可味。相傳此經為趙天水先生德所輯。然無確證,謹誌於此。”

饒誌文中談到的“潮州兒童誦習之本,則分上下兩行……”。我收藏的潮州李萬利“中華民國三年新鐫”的《大三字經》便是該本。李萬利本封面有“改良鼎新全國體,良規綱紀成文明”廣告和民國國旗。上半部分為相傳系王應麟撰的舊時全國通行的《三字經》,首句為“人之初”,末句為“宜勉力”;下半部分為流行於潮汕地區的《大三字經》。該經也如饒誌所言,首句為“乾為天”,末句為“必察焉”。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癸酉十二月二十四日輔仁堂厘正刊存《大三字經》,該書校刊者郭泰棣在編後稱:“《大三字經》壹卷,不著撰人氏,相傳為唐儒趙德所撰。按:德,海陽人,明經博古,以文學著。韓文公刺潮時,聘為士子師,潮人知學自德始。故群號天水先生。”郭泰棣先生接著又介紹《大三字經》說:“是經文句,悉集群經成語為之,述而不作,深合蒙以養正之旨。”

饒誌《藝文誌》中的說法,有可能出自郭泰棣先生之說。2007年,我在汕頭的舊書攤中,淘到光緒乙酉年(1885年)鐫、版藏潮陽南桂坊東壁齋的《大三元經》壹本,封面明確刊明:“韓夫子著”。這個版本,與上述李萬利本、潮陽郭泰棣輔仁堂本壹樣,都是210句,630字。

經過對上述三種版本的反復比較分析,筆者認為:1、三種潮汕地區流行的童蒙訓學《大三字經》(或稱《大三元經》)版本,句數與字數相同,只有個別字寫法不同,如有的版本“毋”字寫成“母”字,“曰”字寫成“日”字;全書也只有二處有出入:①潮州李萬利本第23句為“蒼庚鳴”,而其它二版本為“倉庚鳴”;②光緒潮陽本第152句為“從作義”,其它二版本為“從作乂”,大同而小異。故三個版本應都是饒誌藝文誌中談到的那本《三字經》;2、饒誌《藝文誌》中提到潮州誦習之《三字經》相傳為趙德所輯,“然無確證”,此四字十分重要。饒先生只是把“相傳”誌於書中,以存查之;3、光緒乙酉年潮陽南桂坊鐫《大三元經》著作者“韓夫子”。

韓夫子,何許人也?韓愈(公元768-824年),唐代著名散文家、詩人、文學理論家、教育家。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壹月,因諫迎佛骨而被憲宗皇帝貶為潮州刺史。他治潮八月,訪貧問苦,為民除害,舉趙德為士子師,興學育才,政績卓著,而被潮人稱為“文公”。潮人為了紀念他,把潮州的雙旗山改稱為韓山,流經潮州全境的惡溪改稱韓江,相傳韓愈手植的橡木被稱作“韓木”,並在潮州府公堂後立廟紀念他。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潮人建新韓文公廟,蘇東坡撰《潮州韓文公廟碑》記。可見,潮人“獨信之思,思之至。”因此,古時潮州,可被潮人尊稱為韓夫子者,非韓愈莫屬。4、韓愈治潮,舉趙德為士子師。趙德請大文豪韓愈寫壹童蒙誦讀的《三字經》供潮人士子習讀,是自然而然的事。然因該經只集群經成語,述而不作,這在韓夫子看來,也只是“小菜壹碟”,故不署其名。所以,自唐憲宗元和十四年以來,盛行於潮汕士子中的《大三元經》,知其真正作者者甚少。故韓愈此作便散軼於潮汕民間。

韓愈《大三元經》,早於相傳宋·王應麟編撰、流於全國的《三字經》壹個朝代,並只通行於潮汕地區。潮民“知學”,訓蒙養正,學風甚盛,宋、元、明、清時期潮汕士舉科第的空前繁榮,與此不無關系。

  • 上一篇:淘寶收貨地址怎麽改,改到哪裏?
  • 下一篇:牛皮的鞋子要怎麽保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