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收藏的近50件明清詔令主要集中在“康強季風”大廳及其兩側遊廊,均為保存完好的稀世珍品。清朝從順治到宣彤的十位皇帝頒布的詔書都被收集起來了。我們常說的聖旨,其實就是授予官員或皇帝爵位的聖旨的俗稱。詔書有兩種,即聖旨和聖旨。聖旨和聖旨始於西周。它們最初是警告和鼓勵的公告,在隋唐時期用於特指皇帝授予官員和贈送禮物的命令。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玉璽體系。壹至五級官員奉詔,六級至九級官員奉詔,妻子從屬於丈夫。於是就有了“宮女”的說法。
按照清朝的規定,金冊頒給太子、太子、福晉太子、公主,鍍金銀冊頒給郡王、郡王福晉,龍變紙冊頒給貝子和貝勒、貝子夫人、蒙親王、貝勒、郡王。授予五品以上官員的詔令,色彩和底紋圖案豐富,分為三色、五色、七色;五品以下官員,顏色為純白。這些詔書所用的布料是江寧織造為皇宮發布詔書而織的提花錦緞。向五品以上官員頒發的五彩詔令有金、紅、咖啡、赭石、橙,織錦底色有鶴、獅、卷雲,華麗典雅。字母都是33厘米寬,最長500厘米,最短300厘米左右。聖旨兩端織成兩條帶提花圖案的飛天銀龍,“田豐余明”四個篆體端莊古樸,讓人感到凝重肅穆。清朝的詔書是漢滿文兩種文字書寫的,中文行從右到左,滿文行從左到右,中間寫的日期吻合,並蓋有“專利之寶”。聖旨內容由國子監起草,經內閣大學士發揮後按等級填寫。寫作由庶吉士承擔,他是皇帝從進士中挑選的最佳人選。因為詔書從起草到行文都是由頂級文化專家完成的,所以這些詔書極具歷史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他文筆的精粹幾乎到了加壹個字太繁瑣,減壹個字不準確的地步。其中國書法以小楷端莊,氣度雍容,圓潤典雅,布局奇正,跌宕起伏,字跡遒勁,筆畫遒勁,宛如浮雕,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欣賞這些詔令,就像在讀壹部歷史。清初的聖旨,尤其是康乾盛世的聖旨,用料考究,色彩艷麗,至今仍顯得光彩奪目。而光緒皇帝頒布的聖旨,過去華麗的織錦已經換成了粗麻般的布料,可見大清帝國國力的衰落。到了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的時候,聖旨已經變成了“政令”,“玉璽”換成了“法務部璽”。然而,當導遊打開“指示令”背後的電燈時,我們驚訝地發現,這張“指示令”上居然有“滿洲帝國”四個篆體的水印防偽標記。
正殿“韓風格”陳列著與古代科舉制度有關的文物,包括宮廷考試的秀才、狀元試卷,以及秀才、舉人的書院試卷、鄉試試卷;有考試規章制度,如《現行村社試磨條例》、《考場條例記錄》等,也有針對這些條例作弊的考場。壹張兩尺見方的帛書夾卷,上面寫了48篇文章,火柴盒大小的夾卷本,居然寫下了四書五經,真是“道高壹尺,魔高壹丈”,讓考官防不勝防。“朝杖而行”大廳陳列著古代官員使用的官服、頂帶、瓷器、玉器、煙具等物品,令人眼花繚亂。研究這些特殊的實物檔案,可以進壹步了解中國豐富的帝王文化,了解封建時代吏治的變遷和官員升遷的管理方式,為我們打開壹扇走進歷史、走近帝王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