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又叫“三步弦”、“簸箕弦”。這種舞蹈只有樂器伴奏,不演唱。參加人數不限,最少兩人,最多十幾人。每組都是根據動作來命名的。比如“三步串”就是由上踏、跨堂、下蹲、剪子三個動作組合而成的。正弦有三步和弦、二步半、壹步半、彎弦、鬥蹄殼等十多組組合。在“歪弦”中,有交叉雙腳,左右斜的動作。“打蹄殼”(即打足舞)是壹種模擬打蹄動作的動作。跳躍時,參賽者必須排成兩排兩人壹組跳舞。雜弦多為歌舞類,內容豐富,套數多,已收藏80余套。分為自娛自樂和表演兩種形式。
自娛性的雜弦是群眾性的舞蹈,人數不限,圍成圈跳舞。每壹套都是在搖擺跳躍、覆蓋踏步等基本動作的基礎上,加上表現壹定內容的動作——或模擬勞動,或根據歌詞變化——組合而成。其中有“踩谷種”、“踩蘑菇”、“撈起小細魚”。有表現愛情生活的《大理弦》、《猩紅絲·水·紅藍》、《三姐妹》。另壹種是以圖形的變化為基礎,如三人、四人、六人跨花,或以歌詞命名,如《捉瘦馬》、《登高望海下曲江》、《翻身》、《六人跨花》、《跪喲》。
煙盒舞與彜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舞蹈中的“打蹄殼”明顯是模仿動物的打蹄。《踩谷種》、《踩蘑菇》是反映農耕的舞蹈;“正弦”來源於挑苗、上山下山的動作。據說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煙盒,只有徒手跳或者拍手。後來人們吸煙時,發現手指輕彈煙盒,可以發出“呱,呱”的聲音,既統壹了舞蹈節奏,又給舞蹈增添了熱烈的氣氛。於是玩煙盒,壹直跳到現在。
石屏彜族煙盒舞個性鮮明,技藝多樣。著名的技藝有“神仙架橋”、“螞蟻搬家”、“倒掛金鉤”等。這種有特色的民間舞蹈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讓人心情愉悅。其動作流暢自然,充滿藝術感染力。深受群眾喜愛,遍布城鄉。現已發展成為集歌唱、舞蹈、音樂、競技於壹體的綜合性舞蹈藝術。
表演雜弦也叫“新雜弦”,壹般是兩個人表演,壹般是自娛性的雜弦跳完之後。每套都有壹個簡單的情節。從“三步串”開始,然後根據劇情表演。其中不乏優美的舞蹈和造型,編排復雜。甚至還有很多彎腰疊羅漢等優雅的技巧。其中有表現勞動生活的《啞巴劈柴》、《啞巴取魚》;有模擬動物的“白鷺拿魚”、“猴子扛玉米”、“鴿子學飛”。展示技能是“滾松”“蒼蠅蹭腳”;“遊仙架橋”,還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少數現代傳統故事。
煙盒舞的圖形變化也很有特色,除了壹般的圈舞,還有花花綠綠的圖形變化和組合。有6人戴花,4人戴花,3人戴花,2人戴花等。,並將舞蹈和圖形的變化巧妙地協調起來。成為煙盒舞風格和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煙盒舞節奏鮮明,靈活多變。伴隨著香煙盒清脆的響聲,全身充滿彈性的起伏,手臂舞動如鳳凰點頭,小腿柔韌有彈性。特色突出,風格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