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人死後講究在三七和吳起燒紙,不要小看這個燒三七和吳起,不僅是壹大堆的說法,而且是不能亂燒的。
“頭七”是中國人的喪葬習俗。根據死者死亡的時間,以天幹地支計算的時間壹般認為是死後第七天。
之後每七天會有壹次祭祀,以此類推。“三七”死後第二十壹天,“五七”死後第三十五天,“七七”死後第四十九天就結束了。
3757是常見的祭奠民俗。大致內容是:人死後,親屬每七天要舉行壹次齋戒,喝壹次祭酒(或追悼會),前後七次,共* * * 7749天。
民間習俗中還有各種講究,比如前“七”稱頭七,比如兒子立木主為亡父(母)燒紙錢,請和尚念經;二七請道士領經;三七四七,俗稱“三七”,侄子、外甥都可以。
五月七日很受重視,還有壹個“辟邪還魂”的儀式。六七歲,女兒備酒飯,無女則外甥女;七月七日稱為“端七”,殯儀館提供食物和酒作為追悼,並誦經驅鬼。
事實上,做七件事的習俗並不是儒家所提倡的傳統喪葬習俗的內容。關於七事習俗的起源及其信仰內涵,至今眾說紛紜,仍無定論。
但是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習俗,最好結合當地的習俗進行祭奠。
剩下的六個“七”的紀念方法是:
2月27日,儀式很簡單。這壹天,壹家人備酒,供湯供飯以作紀念,燒紙,請道士念經。
“三七”,又叫“三奇”,這壹夜,孝子們點上香,在岔路口喊死者的名字或封號,或上墳燒香把死者接回家,並在家中擺酒。
“四月七日”是壹個簡單的儀式。這壹天,家人備酒,獻湯飯,燒紙祭奠。
“五七”,在七七,五七的儀式特別重。這壹天,哀悼者舉行祭奠儀式,燒紙,請和尚道士放火燒嘴。親戚朋友也帶著紙錢、錫箔元寶(或現金)幫忙祭祀,喪事還要辦酒席。
有的用紙綁著燒死人,還有內置錫箔元寶的亭臺樓閣;有金山,有銀山,山上點綴著花草鳥獸。舉行儀式時,這些文件被帶到墳墓裏焚化。有的嫁出去的女兒選酒選菜回娘家祭奠?
“仰視”是指在死者死後第六天的午夜,也就是第七天的淩晨,家人舉行哭祭儀式。白天燒“頭七”,之後每七天祭祀壹次,直到“七七”。
也有人認為做七件事的習俗源於先秦時代的“聚魂散魂論”:始生,以七日為蠟,壹蠟成壹魂,故其壽四十九日,七魂圓滿;死忌七日,壹忌散,故老人死四十九日,七靈散。做七的意義是祭祀死者。
另外,如果天道以陰陽、金木水火土五行發展萬物,則稱為“七政”,人因陰陽而有“七情”,那麽天道只有七,人之氣也只有七。
而《易·Xi賦》說“七日再來”,《禮記·談公》說“不入水者七日”,都出自這個道理,也是後世七俗的信仰內涵。
三七燒紙要註意的就是這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