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用電的歷史不過100多年,電池產生也是產生於19世紀末,它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電池構造簡單,能夠長時間提供持續、穩定的的電流,1800年,世界上第壹種能夠提供穩定連續的電源裝置——伏打電池問世。所以,電池產生於近代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說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電池,妳壹定覺得這是天方夜譚。
1936年6月,巴格達城的壹群建築工人在郊外揭開了壹個塵封了2000多年的秘密,他們在修築鐵路時,無意挖掘出壹副古老的石棺,石棺裏面有許多陶器,這些陶器外形奇特,外形像壹只花瓶,高15厘米,顏色為乳白色,瓶裏裝滿了瀝青,瀝青中埋有壹根銅管,直徑為2.6厘米,高為9厘米,銅管上部塞滿瀝青,中間又插著壹根鐵棒,鐵棒上端高出銅管1厘米,高出的部分雖布滿鐵銹,但有的地方卻有壹層灰色偏黃的物質,看上去好像是壹層銅,鐵棒下端塞有三厘米厚的瀝青,使鐵棒與銅管相隔離。
這些奇特的裝置看上去像是壹組化學儀器,德國考古學家威廉·卡維尼克認為,巴格達的陶器裝置應該是古人的化學電池,這壹驚人的發現轟動了世界,它被命名為"巴格達電池",只需要把堿溶液或者酸溶液倒進電池裏就能發電,出土文物中有10個這樣的陶罐,據分析,它們當年應該是裝配在壹起串聯使用的,它的用途是通過電解法將金鍍在雕像或是裝飾品上,呈現出迷人的金屬光澤。
德國學者阿倫·埃傑爾布裏制作了壹組跟巴格達電池類似的裝置,連上電壓表,把葡萄汁倒入銅管內,電壓表的指針位置便發生了移動,顯示電池產生了半伏特的電壓,他又利用這種電池作為電源,對壹個古埃及銀雕像進行電解鍍金,結果大獲成功,美國科學家也仿照制作了壹系列巴格達電池,將葡萄酒、硫酸銅、醋等液體倒進去,同樣產生了電流,電壓可達到了1.5伏,可見巴格達出土的這些奇特的陶器真的是電池。
這個消息轟動了全世界,很多國家紛紛派出了專家前往巴格達看個究竟。但是,這位伊拉克博物館館長沒等這些人到來,就拿著電池偷偷的溜之大吉,他逃到了德國,幾個月後,他在柏林又有了新的發現,宣稱這些出土的電池是串聯使用的,它的用途是通過電鍍把金鍍在裝飾物或者雕像的表面,他認為,這些東西的具體時間大概是公元前250年左右,距今已有2000多年。
這位館長說,2000多年前的人們不僅僅會用電照明,而且掌握了電鍍的技術,如果這些結論符合事實的話,那麽巴格達電池是壹個重要的發現,人類發明電池的時間將要提前2000多年,而且電鍍和冶金技術的歷史也要重新改寫,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些技術為什麽不流傳至今,而是只存在於地下。
在那個時候就有了電池?很多人持懷疑的態度,目前只是發現類似電池的陶罐,專家認為這些陶罐就是電池的說法感覺有點牽強,並不能直接證實2000多年前就發明了電池,至今出土的文物還沒有發現電線、電燈等用電的證據,也沒有確鑿的文字對電或者電池進行描述記載,因此,很多專家認為:巴格達電池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佐證。或許,真的有證據埋在地下等著人們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