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廂記》結構宏大緊湊,工整巧妙,呈現出縱橫交錯、多姿多彩的復雜面貌。在《西廂記》中,兩種沖突相互交織、相互制約:壹種是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太太的沖突,這是貫穿全劇的主線;二是鶯鶯、張生和紅娘之間的性格沖突,構成了作品的輔助線。有主有次的兩條線索並行交織,使二者之間的矛盾得到充分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也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生動。作者還善於利用懸念來編織情節,巧妙地設置了“拒婚”、“交簡”、“哭宴”等壹系列懸念。可以說是壹波未平,壹波又起,曲折扣人心弦,增強了作品的戲劇效果。
2.《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富有血肉,成功地塑造了鶯鶯、張生、媒婆、老太太等戲劇典型。首先,作者善於通過復雜的戲劇沖突來塑造人物,達到人物與戲劇沖突的完美統壹。其次,作者善於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微妙,從而極大地挖掘了人物隱秘的內心世界。最後,作者還善於通過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西廂記》中人物的動作大多並不復雜,卻能很好地揭示人物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況,蘊含著豐富的潛臺詞。
3.《西廂記》的語言自然華麗,典雅豐富,具有獨特的詩化趣味風格。作者善於將樸實活潑的民間口語與脫俗雋永的詩意語言相結合,高雅通俗,自然文藝,活潑典雅清新;《西廂記》很多歌詞善於渲染氣氛,營造詩意意境,充滿抒情意味。《西廂記》中的人物語言也是高度個性化和充分戲劇性的,完全符合戲劇人物的身份、地位、學歷和性格。比如鶯鶯的語言嫵媚,張生的語言優雅溫馨,媒人的語言活潑潑辣,慧明的語言粗獷直白,都恰到好處。王士禛稱《西廂記》為北宋名篇,王實甫確實是文學流派的典型範式。
此外,《西廂記》還創新了雜劇的體制。它打破了元代雜劇壹書六折壹楔的通例,是五本八折的大型雜劇。還打破了最後只能壹個人唱主唱的規定,必要時主唱可以輪流唱。制度的創新極大地豐富了戲劇的藝術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