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物知識為經,以歷史知識為緯,廣泛學習古今中外的經濟、文學、地理等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這是通過集藏活動對筆者的啟示。對每壹個收藏者來說,倘若能力爭做到對自己的追求既鍥而不舍,又能從中領悟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深刻含意及人生哲理,那麽,他較之單純的收藏,畢竟又向前邁進了壹步。以集幣為例,似乎可以這樣說:當貨幣處於有效流通期時,過分地追求它會使人變得貪婪無厭而不擇手段,因失卻良知而欲壑難填。但由於歷史的變遷而成為前朝遺物時,收藏它就不僅僅是壹種追憶,更會使人倍覺風雅。面對這方寸之間的藝術,豈能不浮想聯翩?生發出些許感慨,並會由此展現出無限開闊的歷史空間。所以,集幣與守財奴的貪婪攢錢不能相提並論。
誠然,作為古文化的載體,現今古玩及文化典籍和字畫等的價格,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因流失或損耗而日趨減少,其價格不菲的勢頭已呈明顯地攀升。因而,能有機地與傳統文化的悄然復興而緊密地聯系起來,它的投資回報率也和當今世界對華夏文明輝煌的推崇,以及對它未來的開發前景,更是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從而不排除收藏者萌生了希冀保值和增值的經濟成分。故而收藏者在註重收集,整理、研究和交流的實際需要中,其藏品的價格必將會在求索欲望的趨使下而超速增長。也即體現在對貨幣的交易上,無疑又會使其藏品圓滿地完成了歷史與現實的價值輪回。這亦不失壹種順應國內與市場經濟的“接軌意識”,並無銅臭之恥,除非那種販進販出的窮倒騰,但那又算不得是真正的收藏了。
不可否認,在收藏熱中,有人追求歷史情趣和文化感覺,並由此而走向高層次,高境界的研究之路;有的則純屬盲目地追風而附庸風雅;抑或囤積而待價而估。綜合起來,便是“物質的收藏”與“精神文化的收藏”。客觀上卻反映了人們對文明的追求與向往,正在向高層次的文化活動發展。同時又折射了社會的進步,人民能安居樂業,市場繁榮的時代之光。它無疑會給人們創建壹種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其開發利用的前景,理應受到社會的認可與重視。
時下,我們正處於壹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即傳統與現實,深沈與浮淺,發展與淘汰相互並存。然而,無論社會怎樣變遷,作為收藏社會發展之精華,薈萃能工巧匠之神韻的文化藝術,則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這是不容置疑的。收藏之雅人心誌,每每得益於知識的攝入。惟有在集藏和研究中,註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鑒賞能力的提高,且能潔身自好,這當是人生具有的精神追求與理想情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