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行樂,享受當下,是他們的生活理念:錢是花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女人要舍得花錢投資自己;男人要舍得為女朋友花錢等諸如此類的消費觀念,外加各種種草號呈現出琳瑯滿目的商品,吞噬了年輕人的工資、信用卡、花唄、白條。
打著“要對自己好”的名義來進行過渡消費,已然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習慣。但是,及時行樂壹時爽,壹直行樂悔恨長。很多年輕人追求名牌包包、名牌衣服,網紅店鋪打卡這些,其實都只是壹時的歡愉,特別是本來家庭條件不允許自己這樣去揮霍的,這樣短暫的刺激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
花錢的壹瞬間很刺激,發到朋友圈裏受到別人的贊揚滿足了虛榮心業很爽,但是之後就是無盡的空虛。
攢錢還能改變現狀麽?
知乎上有這樣壹個話題:
90後的壹代,真的還能通過攢錢改變現狀嗎?
翻完話題下方的回答,妳會發現,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攢錢好像變成了壹個非常具有爭議色彩的詞,大多數年輕人,對於攢錢這件事,有著兩種非常鮮明的態度:
老老實實攢錢是為了日後過的更加輕松;
及時行樂,物價飛漲的年代還早點消費吧
很多人多說現在存錢攢錢就是壹碗毒雞湯,不僅影響了生活品質,還把錢白白餵給通貨膨脹,越攢錢,越虧錢。
但實際上,很多年輕人的第壹個十萬,都是依靠工資攢下來的。攢錢雖然聽起來很不酷,但這確確實實是當前年輕人用來改變現狀最可行的操作。對於大多數沒有特殊家世和資源的年輕人而言,攢錢甚至可能是唯壹改變命運的可行的操作。
因為攢錢本身不僅僅是壹個簡單行為,而是壹整套影響今後生存習慣的開始,壹切的改變,都是從壹個小小的習慣改變開始的。而且改變現狀本身也不是壹蹴而就的事情,同樣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是由攢錢過程中所生產壹系列“蝴蝶效應”改變的。
花該花的錢
有壹句話叫做:“該花的錢壹分錢都不少花,不該花的錢壹分錢都不多花”。那麽什麽是該花的錢呢?有三部分:
1.影響自己核心發展的錢,該花。
例如某些適當的投入可以換取機會,例如技能培訓,例如CFA,例如教材,甚至例如某些重要場合的某些特定服裝配飾,這類錢,該花,但是要聰明的花(教材買二手,部分撐門面的東西使用租賃之類的)。
2.影響自己生產效率的錢,該花。
如果妳是程序員,如果妳是設計師,如果妳是某某領域工作者,妳的生產設備(例如電腦),壹定要花足錢,這個直接影響效率。
3.自己喜歡,高頻使用,低損耗的產品,該花。
自己每天都在用的日常小電器,自己愛的能穿10年的大黃靴,自己每天都要用的口紅香水,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小產品,該花。但是這裏的前提是,單壹商品,高頻使用,強需求,並且還有壹個大前提就是前代產品不用完,後代不能買。
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說,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讀書,好好攢錢。可能短時間內不會對妳的生活有什麽改變,但是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它們遲早會改變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