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夢中顏色
? 天青色是宋徽宗夢中見到的顏色,留下“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詩句,遂降聖旨工匠們燒出他要的這種顏色,並要求燒造出接近玉質感瓷器,幸自古汝州便盛產瑪瑙石,這為玉質感瓷器的燒成提供了釉料基礎;宋代早期,北方依舊是制瓷中心,有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優秀瓷匠。這天時地利人和,因緣具足,方才成就了天青汝窯的名滿天下;汝州四方燒造的窯場很多,形成了“汝河二岸百裏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
收藏界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窯壹件”的說法。北宋汝窯瓷器的稀缺不僅發自當代。南宋人周輝即在其《清波雜誌》壹書中談道:“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禦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足見汝窯瓷器的珍貴。
天青寶色.汝窯傳奇
“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美譽,來源於其造形之秀麗,工之精湛,釉色之素雅,其品類之出眾多,至今已經發現傳世品類大致可分:盤口瓶、玉壺春瓶、小口梅瓶,鵝頸瓶、尊、爐、盒、碗、盆、盂、缽、筆洗、水註、盞、碟、盞托、香薰、套盒及動物雕塑等。
汝窯釉色以青色主調,有天青、卵青、粉青、青綠、豆青、淡天青、蔥翠青、豇豆青、月白及天藍等,汝窯最美的釉色是壹種青中泛藍、純凈、溫潤的淡天青色,釉質青翠如脂、潤澤似玉,釉面隱現出壹種柔和含蓄類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汝窯釉面常開有細碎冰裂紋,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俗稱為“蟹爪紋”。汝窯註重釉色典雅和開片紋路,刻畫裝飾不多,有的器物僅略飾壹道或幾道弦紋,簡約清爽。汝窯瓷器胎主要為灰白色,深淺有別,與燃燒後的香灰相似,俗稱“香灰胎”。其內涵豐厚,意境深遂,集藝術精華之大成為其它窯口所不及、汝窯自成體系。
汝窯紙槌瓶原型的來源可追朔到九至十世紀的伊朗及埃及的玻璃工藝,為流行於九到十二世紀間的玻璃作品。因瓶的器型長頸,斜方肩如壹把槌,西方學者再二十世紀因其型,稱其為“槌瓶”。紙槌瓶之造型優雅古樸,於汝窯器中較為多見,器形整體規整硬朗,棱邊過度圓滑,剛柔並濟展現出力量與舒展的美。據推測紙槌瓶可能是西亞貢入用來裝玫瑰水的瓶子造型,主要功能就是做欣賞點綴之用,所以尤其精美,現臺北故宮博物院便有兩件收入館藏。這種造型隨著發展也在逐步演變,此類紙槌瓶根據窯址出土對比多見於張公巷窯於清涼寺窯鮮有。
上圖為宋代汝窯紙槌瓶,乃是湖南壹收藏世家所珍藏,李教授祖上在清朝乃當時位高權重的大臣,因藏家行事低調,故其家族情況,我們也不宜過多介紹。此瓶高22cm,底徑9cm,施瑪瑙釉,有明顯的瑪瑙結晶,釉面光潔清透,玻璃質感強,局部帶有土沁痕跡,土沁在氧化層內層,這種分子運動現象需要非常長久的時間與土壤接觸才能形成。放大鏡下,釉下有零星氣泡散落,肉眼觀察就像晨星壹般依稀。汝窯釉下的氣泡是汝窯的典型特征之壹,根據專家對館藏傳世品的微觀觀察顯示,氣泡呈現同心圓狀態,與本品壹較無二。底面稍向內凹陷,四周有三顆芝麻大小的支釘痕,帶有明顯的土沁痕跡,是用支釘支起施滿釉的瓷器底部,燒成後將支釘打掉,僅在器物底部留下細小支燒痕跡的支燒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使器物表面滿釉燒成保證器物美觀。
此件汝窯紙槌瓶臻美耀眼,釉色相近者如大維德基金會知名藏品長頸瓶。禦制汝釉顏色多變,既有淺淡的鴨蛋青,也有像此藏品般泛藍的天青,其飄逸素雅之美,觀之忘俗;經過諸多權威專家***同認證,此器符合到代汝窯特征敦實穩重,有柴燒走煙沁入釉面表層,無法仿制,為宋代清涼寺風格,屬於北宋晚期,通器完美臻善,當屬汝官瓷之範,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經濟價值,歷史學術研究價值。
? 北宋汝窯稀少,與它燒造時間短不無關系,僅有20年左右。南宋時,汝窯已經“近尤難得”,十分珍稀了。汝窯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工藝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蘊潤,高雅素凈的風韻而獨具風采,在我國青瓷發展上,是壹個劃時時代的重要標誌。現代美術大師李苦禪先生曾揮筆: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其盡善盡美也,可見汝瓷在古陶瓷中的地位非同壹般。
? 古往今來,北宋汝窯天下聞名,迄今仍長盛不衰。藏家慕其蘊藉之美,惜千金難得,故莫不視之為終極的收藏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