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畫燒制可追溯到唐代,當時是作為瓷質墓誌使用的。據瓷學家陳萬裏記載,1934年浙江慈溪縣鶴鳴場附近壹座唐代墓葬中出土壹方瓷質墓誌鶴鳴場離余姚上林湖唐代越窯遺址僅公裏,其胎釉與唐越窯完全壹致,因此人們公認該墓誌為越窯產品。當時是將板坯平放在容器裏入窯燒成的。明中葉至清順治年間,景德鎮壹代流行青花瓷墓誌。 明代瓷板畫有青花、青花釉裏紅、鬥彩、五彩等幾種,明朝青花胎釉潔潤色彩鮮艷。青花瓷經元、明、清至現在有700年之久,在陶瓷史、文化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彩瓷在明代的發展首先見諸洪武朝的紅彩,接著是宣德朝發展的青花紅彩,成化鬥彩是令人矚目的成就,成化鬥彩器圖畫題材上有海水瑞獸、雙龍戲水、天馬行空、庭院雞群、嬰戲、葡萄、菊花、蓮花、蝴蝶、蜜蜂、鸚鵡高士、八寶等。由於材料與工藝的原因,紋飾稍欠工細,但神韻天然,明成化鬥彩配色簡單,對比鮮明。嘉靖至萬歷年間的青花五彩是運用鬥彩工藝的又壹種風格面貌,這種以青花與釉上彩繪結合的裝飾形式,稱“五彩”,由於盛行於明代的嘉靖、隆慶和萬歷時期,又稱“大明五彩”
? 明朝時期的瓷板畫作品遠沒有器皿類陶多,並且,明代的壹些家具上也鑲嵌有青花瓷版畫,但作為單件擺設還很少:”明代嘉靖年間的《嬰戲圖·青花瓷板大漆盒》,取材於生活,漆盒上面的方形瓷板繪制著嘉靖朝最盛行的十六子戲春圖,圖中兩棵大樹分排左右兩邊,上系祥雲,下承圍欄,畫面構圖較密,圖中兒童有的鬥蟋蟀,有的放風箏,有的鉆進缸內嬉戲……各個生動活潑富有很強的動感和韻律感,童子頭部兩側留有壹團短發,並且頭部後方外凸,穿著衣飾受當時文化生活影響,時代感極強。由於嘉靖青花發色的濃艷感覺,人物畫有壹種偏向世俗的傾向。
? 在瓷畫題材上,有偏重文人題材的,也有表現下層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審美誌趣,如吉祥題材和民風民俗方面。在審美情趣整體風格上,文人題材呈現莊嚴中和、雍容的風格和韻味,民俗方面給人以自然、活潑、清麗的意韻。隆慶年間的青花《雙雁穿花圖》,壹對大雁貫穿圖中,對視而飛,旁以牡丹菊等吉祥花紋圍繞,底繪海浪,周邊圍祥雲,構圖繁密,很少留白,用筆工整嚴謹,畫面泛青,用色濃艷,是隆慶年間的標誌特征。
上一篇:玫瑰永遠雕零的聖地原文下一篇:電影配樂值得收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