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甲骨文藏品的鑒定

甲骨文藏品的鑒定

甲骨文收藏的後人弄虛作假是不高明的,鑒別時要註意以下幾點:

先看甲骨文的新舊。甲骨埋在地下三千多年,被壹些學者稱為“子化石”,自然有壹種古樸之感。造假者往往用大版的新鮮牛骨刻字(因為龜甲難刻,易斷),所以刻大版牛骨時要小心。例如,英國長老會牧師明義士於1914年開始收集甲骨文。結果第壹次購買的大骨版全是仿鮮牛骨,收藏不久就腐爛發臭。(有些贗品是重新刻在土外的甲骨文上的。比如原片上只有壹個字,他加了七八個字,所以要註意真正的甲骨文不壹定是甲骨文。)

第二,如果能目測實物,可以看新舊切口。即使出土的甲骨是新刻的,因為切口新,造假者也經常用粘土塗抹。甲骨用水浸泡後不久,就可以用刷子刷掉泥土,切口壹目了然。正品因為土色,所以刻的很深,壹般不可磨滅。(這種用水的做法會對文物造成很大的傷害,尤其是甲骨文,保存的不是很好,甲骨文出土的時候有些頹廢。盡量邀請專家。如果沒有,可以用放大鏡。如果放大到壹定程度,就能明顯看出區別。)

第三,看內容是否符合甲骨文寫例的方法。由於偽造者不了解甲骨蔔辭的內容,大多是把真片上的字胡亂抄下來,東拼西湊,甚至寫反了,寫錯了也不自知。所以在鑒定時要註意刻字是否連成句子。壹個完整的甲骨文由四個部分組成:前言(也叫背誦,占蔔的日期,用幹支表示,占蔔者的名字,通常是商代的歷史學家)、問言(也叫命言,是要問的事)、算賬言(商代看到占蔔後的是非結論)和驗證言(占蔔後結果的應驗),但很多甲骨文都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

第四,看刻字格式。龜甲上的銘文有兩種樣式:刻在左右兩邊的,從外到內讀。具體來說,龜甲左邊刻的字是從左往右讀,右邊刻的是從右往左讀。另壹種是龜甲中間縫兩邊的字,從裏向外刻,即中間縫左邊的字從左往左讀,右邊的字從右往右讀。牛骨上的銘文壹般是刻在骨頭的邊緣,從外到內讀。幾個甲骨文刻在壹起,壹般自下而上排列。

第五,看字體。商代甲骨文從盤庚到帝辛跨越了12個商王,長達270多年,甲骨文日期可以明確判斷為武定到帝邑的8個商王。在此期間,寫作風格發生了變化。根據這些變化和其他考古成果,有學者將殷墟甲骨文劃分為五個時期。第壹期為武定期,字體相對較大,第五期字體較小,部分書寫筆畫也有差異,可從甲骨文工具書查考(如高明《古文字匯編》,中華書局,1980版)。

第六,看甄人(占蔔師)的名字。真人,當時為王上占蔔的人,是壹位歷史學家。甄人生活在壹定時期,甄姓是斷代的依據之壹。早期和晚期的甄人不可能負責占蔔,所以不應該出現在同壹塊甲骨文上。許多專著對此都有研究,羅列壹目了然(如陳的《殷墟甲骨文概述》)。

壹般來說,甲骨文對贗品的鑒別比其他文物簡單,但用出土的無字甲骨復制全部真跡或壹片甲骨時,就要多加小心。前人對這部作品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壹般來說,西方人所記錄的甲骨文中有許多是偽刻,如庫方爾所收的甲骨文、卑爾根所收的甲骨文、張進所收的甲骨文等。,所以引用的時候要註意。如張進收藏的第668篇甲骨文中,左上部分有“醜王蔔振勛無禍於王展、嶽集”等三篇甲骨文為真跡,而下半部分的字雖大且清晰,但在文中並無意義,故為贗品。有些偽造者本來就是刻字的,所以上了古董商的當,專門偽造銘文。比如董作斌的《甲骨銘心五十年》裏提到的蘭寶光,可以模仿壹部完整的真實電影,精細程度可以混淆。幸好這個人不懂寫例的方法,否則他會在甲骨上“造”,給今天的辨偽工作增添不少麻煩。

除了商代的甲骨文,1954年以來還發現了大量的西周甲骨文,其中很多都有文字。殷墟發現甲骨文至今已有半個世紀,並無造假之風,所以當然不用區分造假。

  • 上一篇:球清水玲子的作品,要按時間分類的!!
  • 下一篇:【推薦家長收藏】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