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退休,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註。毫無疑問,單掌門成功了。壹個很簡單的道理:故宮博物院建院九十四載,先後經歷了六任院長,時至今日,能被公眾記住的也唯有單霽翔這三個字。甚至於,時至今日,新院長的名字還是路人甲。因退休而被國人關註的人著實不多,前有商業巨子馬雲,今有故宮掌門單霽翔。不過,單霽翔又比馬雲成功:壹名學者,因退休而不是辭世便被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或許還是首例。
單霽翔執掌故宮的七年,也是讓公眾走進故宮、了解故宮的七年。無論榮辱還是成敗,這筆?賬?終究要記在掌門人身上。如今,單霽翔卸任,不管他揮不揮衣袖,都勢必留下的壹片爭議。
作為博物館,有兩項與生俱來的使命:收藏與展示。作為壹院之長,守著偌大的紫禁城,無疑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須知,前任院長鄭欣渺兢兢業業地耕耘多年,卻因文物失竊案而含淚離職。大家心知肚明:若求安穩,只要在收藏與展示這兩個問題上不出問題,雖不能載譽而歸,倒也不至於聲名狼藉。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單霽翔這七年並不?老實?,而是壹直在?折騰?。
提及故宮,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有兩件事:壹是到紫禁城看展覽,二是在電視上看單霽翔。而單掌門所起到的作用,或許不僅僅是壹半那麽簡單。可以說,他已經讓自己成為了故宮的標簽之壹,或者說,在很多人的意識裏,單霽翔已經是行走的故宮。也正因如此,不少人稱單霽翔為?明星學者?。
在學術圈,很多老先生,包括不少中青年學者,都對?明星?二字頗為排斥。顯而易見,單霽翔這些年所承受的壓力如山,卻又有苦難言。正因如此,他在接受魯豫采訪時曾坦言,自己是?如履薄冰?。
就故宮本身而言,它所經歷的改變或許並不容易被察覺,畢竟新增的攝像頭、長椅、衛生間、車庫等硬件設施,比起雄渾壯麗的紫禁城和摩肩接踵的遊客,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可是,近年來進入故宮遊覽的民眾,卻屢創新高,而故宮二字也前所未有的現身於各大主流媒體。畢竟,僅單掌門自己便先後在《魯豫有約》《朗讀者》《楊瀾訪談錄》《國家寶藏》等知名欄目亮相,而他每次出現在宮中面前時,都在不遺余力地介紹和展示著故宮。
故宮與文創聯系,也是近年來的壹大亮點。單霽翔在任的這幾年,著實向世人展示了文物巨大的?經濟價值?,從膠帶到口紅,從日歷到面膜,每當故宮文創推出壹款商品,勢必成為?爆款?。而前不久的上元燈會,則更是讓大家見證了什麽叫壹票難求。
在市場經濟下,追求經濟效益無可厚非,搞文化產業更離不開故宮這樣的龍頭老大。只是,步子邁得太大,終究是要引發爭議的。依我個人來看,在不違背底線和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收手去做,遠比故步自封可敬。故宮,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規的看門人,而是具有執行力、號召力和掌控力的領路人。所幸,單霽翔在任的這幾年,領著故宮走了很遠,而又沒有太多的偏離方向。
今日,單掌門卸任,榮辱成敗,自有公論。上元燈會,是單霽翔呈獻給公眾的最後壹場盛宴,雖然褒貶不壹,但他留給世人的不僅是霓虹。我想,當單先生以遊客的身份再進故宮時,自然又會是壹番別樣的感受!退休快樂,單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