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膠東的蓬萊南部,過去蓋房子大都是四合院的,大戶人家還有南屋北屋,東西廂房。
頗具特色的石墻
這裏花崗巖石資源十分豐富,因此,當地蓋房建屋都是就地取材。民居墻的用料大體有三種,壹是青磚,二是方石(又叫“塊石”),三是拳石。也有的是三種材料都用的。綜觀膠東民居,絕大多數都是采用第三種石料來作為砌墻的原料,原因就是可以就地取材,經濟實惠。
頗具特色的石墻
拳石,又叫地瓜石,來源於山澗河流。每當夏季山洪爆發,河水把山上的石塊沖刷出來,又把它運送到平地上來,人們只要在河流周圍就可撿到。由於在河水推動下不斷地碰撞摩擦,這種石頭大都沒了棱角,個頭也不大,因此在使用時不用做太大的加工。後來沒有那麽多的石頭可撿的,人們就開始在采石場裏自己采石頭。
窄窄深深的小巷
用拳石砌墻,技術要求是很高的。這種墻分裏墻和外墻,有較大平面的石塊壹般要用在外墻,次等的用在裏墻,壹些小塊和石片用做墻心的鋪墊。砌墻是用當地粘性很大的黃泥做填充物和粘合劑,裏外墻的石塊交叉互咬著,間隔著還要加上“通石”即石條。砌墻時墻心要實,外墻要平,大角要垂直,完後用石灰封墻頭和紮墻縫,壹面色彩斑斕的石墻就完工了。這樣的墻十分牢固,只要不透水,幾百年也不會倒。
在花崗石上鑿成的五子棋盤
如果是三種材料都用的,壹般青磚是用在墻體的四角、窗膀(窗兩邊的墻)以及腰線(腰線是指與窗臺壹平的兩層磚)上。過去蓋房腰線以上叫“盤(音)子墻”,壹般用地瓜石壘;而腰線以下的,叫“肩墻”,意思是承重力大,要用大方石壘。以前有興三層(當地叫“三形”)肩,四層肩的,就是三層或四層大石頭。壹般的方石是長60——80cm,高40——50cm的大花崗巖石,平面要用錘子、鉆子壹點壹點的鑿平,非常費事。
院子裏南廂房墻壁上的“天地窩”
膠東民居建造的“費事”,還遠遠不止於此。就說房子裏的“鼻子”和“窩子”,就很有特色。
石鼻子,過去栓牲口用的
在過去,特別是大戶人家蓋房,非常講究“鼻子”和“窩子”。“鼻子”,又叫“石鼻子”;是用石頭精心雕琢的,中間有孔,砌在腰線上的盤子墻上。原來,這是過去用來拴馬、牛、驢等牲口的。以前牲口的用處很多,諸如種地、趕集、回娘家走親戚等等,都得用著牲口。而到了家門口,就把牲口拴在石鼻子上,很方便。
另壹種石鼻子
“窩子”就多了。有街門兩旁的“門神護爺”窩,院子裏南墻的“天地”窩,房子正間門後的“竈王爺”窩,還有正間和炕裏間之間的壁子上的“燈”窩等。門神護爺窩和天地窩都是用青磚壘的,高約35cm,寬約20cm。上面的橫磚簡單的雕琢了壹下。門神護爺窩門兩旁壹旁壹個,是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用來祭拜門神護爺的。裏面用紙寫上“門神護爺之位”,焚香擺供;再壹個是正月十五,在裏面放燈。天地窩也是過年的時候,供奉天地老爺、祖宗神靈的。裏面牌位上寫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之位”,也是燒著香,擺著供。這天地窩還有壹個用處,就是過去結婚時,拜天地就在這兒拜。天地窩前放壹張桌子,上面擺著供,壹對新人在這兒拜天地。值得壹提的是,門神護爺窩必須是南北向的房子,走過道時才能留窩子,而如果走的是東西廂房過道,就不能建門神護爺窩。
房子裏的燈窩子,用來放煤油燈的,可以同時照著兩間房子
竈王爺窩和燈窩是建在家裏面的。竈王爺窩就在門後兩旁,有50cm見方大小,在辭竈接神時掛新竈王爺的畫像,平時就是放壹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燈窩建在壁子上,是放煤油燈用的。民間傳說是婆婆在炕上坐著,怕媳婦在正間做飯偷嘴,留這麽個洞可以監視媳婦;還有的說是老娘們做飯時怕嬰兒在炕上掉到地上,留個洞可以壹邊做飯壹邊隨時看著孩子。
堂屋門後的後窩子,可以放東西
然而不管是“窩子”還是“鼻子”,隨著老房子的拆遷,已經越來越少見了。為了拍到“窩子”和“鼻子”的照片,我跑了好幾個村子。
圖文均為原創,請勿另用!
更多膠東民居民俗,請點擊頭像關註我,精彩內容不斷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