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西域圖》
北宋前期,北方契丹騷擾北宋北部邊境,盛度屢次上疏議論邊事。後來奉旨出使陜西,他實地勘察了邊疆的地勢,又參考了漢、唐以來的古地圖,繪制成了《西域圖》獻給朝廷,又繪酒泉、張掖等五郡東南山川形勢為《河西隴右圖》。壹次,盛度在宮中便殿向皇帝奏事時,宋真宗問起所上《西域圖》壹事,盛度趁機向皇帝建議說:“西域的酒泉、張掖、武威、敦煌、金城五郡的東南面,自秦朝以來就開始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碣,綿延萬裏。歷代都有地方官員層層管理和駐軍把守,戰時烽火相望,這是為形勢所迫而采用的抵禦之道。唐朝時在邊境設置節度使,後以宰相兼領,但因為用人不當,雖然有河山之險而不能堅守,有甲兵之利而不能防禦。現在我又重新繪制山川、道路、壁壘、區聚,取名為《河西隴右圖》,以供皇上參考。”盛度的話,博得了真宗由衷的稱贊,“愛卿真是位博學之士啊!”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盛度對歷代邊疆的防務都有研究,而且不乏真知灼見,更為可貴的是,盛度具有比較專業的地理學知識,確是位博學多才之士。
◎ 力主邊防
北宋時期,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地方實行分權制,以防止將帥專權。中央禁軍的力量得到空前加強,而對邊疆的防務卻削弱了,所以北宋壹朝邊患不斷。盛度主張重兵鎮守邊境重地,可謂切中時弊。宋仁宗時,盛度又以邊事十條,上書朝廷,議論得當,得到皇帝的贊賞。至於多少為朝廷所采用暫且不論,但兩朝皇帝都視為股肱之臣,則是不假。
◎ 改革鹽法
盛度擔任給事中時,受詔與禦史中丞王隨議定流通解池鹽法,也就是改革鹽法。 宋代的商業繁榮,商稅成為政府重要財源之壹。政府為了搜括更多的錢財,對鹽、茶、酒等實行專賣,即由官府控制這些物品的生產並壟斷銷售。鹽是人民日常必不可缺的生活資料,也是北宋政府控制最嚴的專賣品。北宋自統壹以來,為使“天下鹽利皆歸縣官”,特別“重私販之禁”。食鹽專賣造成流通不暢、鹽價高、鹽質低的惡果,人民深受其害,甚至出現河北地區“以鹽比藥”、江西地區“人苦淡食”的情況,政府的收入也減少。 天聖八年,有人上書:“縣官禁鹽,得利微而為害博,兩池積鹽為阜,其上生木合抱,數莫可較。宜聽通商,平估以售,可以寬民力。”指出了政府禁止食鹽流通得利少而為害大的弊端,兩池累積的鹽堆成了山,以至於上面長出了合抱粗的樹木,可是食鹽流通阻遏,運不出來,建議政府開放鹽禁。於是宋仁宗詔見翰林學士盛度、禦史中丞王隨議更其制度。盛度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給皇帝上書,指出允許民間經營鹽業的五大好處,“方禁商時,伐木造船輦運,兵民不勝疲勞,今去其弊,壹利也;陸運既差帖頭,又役車戶,貧人懼役,連歲逋逃,今悉罷之,二利也;船運有沈溺之患,綱吏侵盜,雜以泥沙硝石,其味苦惡,疾生重膇,今皆得食真鹽,三利也;錢幣,國之貨泉。欲使通流,富家多藏鏹不出,民用益蹙,今歲得商人出緡錢六十余萬助經費,四利也;歲減鹽官、兵卒、畦夫傭作之給,五利也。”當年十月,皇帝下詔“罷三京、二十八州軍榷法,聽商人入錢若金銀京師榷貨務,受鹽兩池。” 盛度改革鹽法,其實質就是“聽商旅入錢算鹽”(即“通商”),也就是允許商人將錢財或芻粟運繳京師或邊地,然後在官府指定的地區取鹽銷售。這種辦法雖然也對民間經商進行限制,但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政府對食鹽的壟斷和專賣,利用了民間資本,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促進了食鹽的流通,也有利於人民的生活。此法行之壹年,國家稅收增加了十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