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高12.8cm,長39.6cm,寬19.5cm?
收藏:上海博物館收藏
描述:枕頭的形狀像壹只老虎。以獸為枕,可辟邪,早生貴子。在唐朝,侯偉的姐姐在婚後用豹子枕和熊枕來辟邪和尋求孩子。老虎、豹子、鹿等。經常出現在金代的裝飾器物中,這也與其族群“秋獵”的生活習俗有關。這種枕頭將老虎的兇猛和水鳥的靈巧和諧地結合在壹起,體現了工匠們豐富的想象力。枕底有“大定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張甲”書法十壹字,應該是買家隨便寫的。瓷枕是夏季寢具,宋代瓷枕上有壹句詩:“久夏難死...壹枕是最隱蔽的壹個。
磁州窯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民間瓷窯,以白底黑花、畫面活潑自然、筆法簡潔豪放、圖案富有生活氣息、有官窯所缺乏的灑脫自然之美為特色。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窯。窯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觀臺鎮和彭城鎮。磁縣在宋代屬於磁州,故名。據調查,磁州窯始建燒造於北宋中期,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時期繼續燒造,燒造歷史悠久,生命力旺盛,傳世遺物眾多。
磁州窯的形制和紋飾深受百姓喜愛,影響廣泛,發展迅速。北方各地紛紛仿制,以邯鄲觀臺鎮為中心形成了龐大的磁州窯體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鶴壁窯、修武當陽峪窯、蔚縣巴春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山東霍縣窯、江西淄博窯、吉安吉州窯、福建泉州窯、四川廣元窯,風格均與磁州窯相近。
磁州窯瓷器風格獨特,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繼承了唐代南北民窯的特點,與地方特色融為壹體,細中有粗,豪放不羈。與同時期的五大名窯相比,其作品大相徑庭,民間趣味濃厚,裝飾形式與精神,獨具北方特色。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而聞名於世。黑白對比強烈明亮,圖案非常醒目。可以刻,可以劃,可以挑,可以填色。還創造性地將中國的繪畫技法以圖案構圖的形式繪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辟了中國瓷器繪畫和裝飾的新途徑,為宋代以後景德鎮青花和彩瓷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磁州窯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有兩大獨特貢獻:壹是白底黑褐畫,將傳統書畫與制瓷工藝相結合;其次,詩歌、諺語、警句、文學作品作為紋飾,是極具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現藏廣州博物館的北宋磁州窯刻有“枕符”的長方形枕,以及現藏廣東省博物館的元磁州窯方形枕,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
磁州窯的產品構圖嚴謹,典雅古樸,形象生動,趣味盎然,表現了宋元時期的社會風俗,為研究這壹時期的民間繪畫及其他藝術提供了豐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