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手工業技術聞名於世,秦漢的絲綢、唐宋的瓷器,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羅馬帝國的貴族為能享受到中國的絲綢而感覺高人壹等,中世紀的普通西方人也都夢想著能擁有壹套光潔如新的中國瓷器,發達的農耕文明孕育了精湛的工匠技藝,以至在科學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也會對古人的智慧結晶表示由衷的贊嘆。
去過揚州市博物館的朋友可能會對那裏壹件特殊的寶貝印象深刻,因為這件體形並不龐大的文物,獨占了壹間大約200平的展廳,還被重重防護起來,參觀的人只可遠遠地望見它的樣子。相信在場者都會納悶,這件文物到底有著怎樣的來頭,能享受這個高規格的待遇?
其實這件文物的來歷還真的有點坎坷離奇,它的名字叫做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是元代景德鎮的產品,瓶高背高43.5cm,口徑5.5cm,底徑14cm,通身施霽藍釉,紋身以青白釉,刻畫了壹條飛舞於藍天之中追逐火焰寶珠的巨龍,仔細觀察,文物造型非常具有藝術感染力,制瓷技藝也堪稱壹絕。
可是誰想到如今這樣壹件萬人矚目的稀世寶貝當年才賣了18元,到底是誰撿了漏呢,事情要回到上個世紀70年代。梅瓶原來的主人名叫朱立恒,是揚州輕機械制造廠的壹名退休工人,據他講,梅瓶乃是他的傳家之寶,因為祖上曾在朝廷做官,有幸得到這件梅瓶後非常珍視,並囑托將其壹代壹代傳下去,到他這輩,梅瓶已經傳了六代人。
朱立恒是從其母親那裏繼承到這個梅瓶的,他的的母親雖然只是壹個普通的婦女,但對於這件傳家寶,卻保護得十分周全,平時從不把它拿出來示人。抗戰年代經濟困難,有人提出拿糧食來換這件寶貝被母親拒絕,60年代壹家人快活不下去的時候也沒打它的主意,為了保護梅瓶,朱家人甚至還專門找來墨汁將瓶身塗黑。
朱家人壹直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傳家寶,直到1976年,壹個意外的發生,使得老朱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將梅瓶變賣。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毀滅性的7.8級地震,和唐山遠處在同壹個地震帶上的揚州也受到了地震的影響,災難過後人心惶惶,這個時候朱立恒思前想後,為了保護文物不被地震的破壞,他瞞著家人來到了揚州文物商店。
文物店的老板說這就是壹件清朝的瓷器,雙方討價還價之後,最終以18元的價格成交了,就這樣,傳家寶梅瓶,暫時就躺在了揚州壹家文物商店壹個不顯眼的角落裏。直到兩年後,上海市外貿公司的壹位懂文物的職員來揚州出差,偶然逛文物商店時眼尖地發現了它。此人對文物商店標註的梅瓶年代提出了異議,認為此梅瓶的年代應該是元代而非清朝,因此,梅瓶開始受到關註。
無獨有偶,1978年,在北京舉行了各省市自治區征集文物匯報展覽,這枚備受冷落的藍釉白紋紋梅瓶也被受選,也就是在這次展覽上,霽藍釉白龍紋梅瓶也終於被驗明真身,專家確認這件瓷器的確是元代的產品。在元代,制造青花瓷所用的“蘇麻離青”還基本來自進口,因此元代的瓷器造價高昂,在當時已算是十分珍貴,更不用提如今的價值。
根據查證,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這種瓷器,在全世界也僅有三件,壹件收藏在法國吉美博物館,另壹件收藏在北京頤和園,但這兩件瓷器都有些裂痕瑕疵,也就是說,這件偶然被發現的元代梅瓶,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堪稱最為完美的元霽藍釉白龍紋梅。
壹時間,梅瓶的身價倍增,北京、上海、江蘇的各大博物館,紛紛的向揚州這家文物店表示,想要將此瓶納入館藏。最終,近水樓臺先得月,揚州博物館以3000元的價格購得,如今,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不僅成為了該館的鎮館之寶,而且被列入國家壹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