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簡介: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壹道東向西的承重墻,兵馬俑排列在墻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
秦始皇陵壹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馬高1.72米,長2.03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 壹樣。
但兵馬俑並非按原比例還原,據記載秦國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
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銹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它們是當時的實戰武器,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彩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多。秦俑的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都有不同之處。
擴展資料
出土秦兵馬俑的種類
1、車兵俑
車士,即戰車上除馭手,駕車者之外的士兵。壹般戰車上有兩名軍士,分別為車左俑和車右俑。車左俑身穿長襦,外披鎧甲,脛著護腿,頭戴中幘,左手持矛、戈、戟等長兵器,右手作按車狀。車右俑的裝束與車左俑相同,而姿勢相反。
他們都是戰車作戰主力,但據文獻記載,他們在兵器配置和作戰職責上有著壹定的區別。從秦俑坑戰車遺跡周圍發現的兵器看,秦代戰車上的車左和車右均手持戈、矛等格鬥用長兵器及弓弩等致遠兵器,說明戰車上車左、車右的分工並不十分明確。
在戰車上,除了矛馭手和車左、車右俑外、還發現有指揮作戰的軍吏俑。軍吏有高低之分,負有作戰指揮的職責。
2、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壹個較為特殊的兵種,出土於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跪射俑壹起組成弩兵軍陣。立射俑位於陣表,身著輕裝戰袍,束發挽髻,腰系革帶,腳蹬方口翹尖履,裝束輕便靈活。
此姿態正如《吳越春秋》上記載的“射之道,左足縱,右足橫,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兒,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勢,與文獻記載符合,說明秦始皇時代射擊的技藝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種動作已形成壹套規範的模式,並為後世所承襲。
3、跪射俑
跪射俑與立射俑壹樣,出土於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立射俑壹起組成弩兵軍陣。立射俑位於陣表,而跪射俑位於陣心。跪射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壹發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側轉,雙手在身體右側壹上壹下作握弓狀。
表現出壹個持弓的單兵操練動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藝術中,有壹點非常可貴,那就是他們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針腳被工匠細致地刻畫出來,反映出極其嚴格的寫實精神,讓後世的觀看者從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壹股十分濃郁的生活氣息。
跪射俑是所有出土的兵馬俑中,惟壹的發現時就極其完整的兵馬俑。他身後的鎧甲上還殘留有紅色塗層,十分珍貴。
百度百科-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