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秦時調兵須用兵符,體現了什麽?

秦時調兵須用兵符,體現了什麽?

虎符是古代帝王調動軍隊信物,傳說是周朝軍事家姜子牙發明的,多以青銅鑄造,背有銘文。因其狀呈虎形,故稱“虎符”,也稱“兵符”。符剖成兩半,上頭有相同的銘文。國君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統兵將領以兵權,就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調動軍隊時,即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半前往駐地。地方官吏或統兵將領將兩半虎符對合,驗明無誤,即應發兵。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戰國時,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虎符的作用。秦代規定,凡是地方軍隊調動,包括征調縣卒在內,只要是五十人以上的軍隊,就必須以虎符為信。虎符可以說是秦代中央集權軍事系統的象征。

目前發現的虎符都是秦國的,***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陽陵虎符。秦杜虎符是1973年在西安郊區山門口公社發現的,現藏陜西歷史博物館。新郭虎符,現為法國巴黎陳氏所收藏。陽陵虎符,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三個虎符的銘文大致相同,有壹點不同令人註意。新郭虎符,銘文稱“右在王”,秦杜虎符稱“右在君”,而秦陽陵虎符則稱“右在皇帝”,這說明這三個虎符出於秦的三個不同年代。秦國的國君先是稱王,這說明新郭虎符是在秦初制作;秦國只有惠文君壹人稱君,所以,杜虎符是在惠文君在位時制作的;秦始皇開始稱皇帝,故陽陵虎符是秦始皇以後制作的。

其中秦陽陵虎符是秦始皇統壹中國後,頒發給陽陵駐守將領的銅制兵符。它符長8.9厘米、寬2.1厘米、高3.14厘米,相傳山東省臨城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虎頸至胯間左右各有錯金篆書銘文兩行十二字,書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陽陵”。陽陵為秦之郡名,即今陜西高陵縣。此件銅質,為秦始皇授予駐守陽陵將領之虎符。因年代已久,秦陽陵虎符對合處生銹,現左右已不能分開。整體形成壹藝術品。伏虎臥地,昂首前視曲尾上翹。虎符字體謹嚴渾厚,風格端莊,筆法圓轉,具有很高的藝術性。秦陽陵虎符的考古發現,進壹步證實了秦朝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壹軍事制度,對防止兵變、鞏固地方治安和國家的統壹有壹定的進步作用。

秦朝以後,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但虎符作為古代帝王調動軍隊信物這壹功能並沒有發生變化。

由此可見,虎符的奧秘在於它很巧妙地制造了隨機信息,在信息不夠通暢的社會,將虎符鑄成不規則的兩半是產生足夠復雜的隨機信息的絕妙方法。這種防偽方法至今仍然應用在現代防偽技術之中。它對我國今天的軍政建設也有壹定的啟發。

  • 上一篇:禮包怎麽做?
  • 下一篇:第五人格郵差定位分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