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來歷及風俗如下:
壹、來歷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冬這個字在漢文的意思裏極為絕妙,壹是它與凍同音,人們聽到冬聲,即會聯想到凜冽的北風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為無絲可傍身禦寒的終字,意為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人們壹年可收成或勞累的時間也應該結束了,是收藏、補冬和養精蓄銳等待來春的時候了。
二、風俗
1、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壹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2、賀冬亦稱“拜冬”
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壹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壹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立冬的氣象變化:
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度,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具有壹定的能量。由於地表尚有“積熱”,所以初冬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後。
由於中國南北跨度大,南北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中國壹些地區來說,顯然偏遲。立冬後,其氣候由秋季少雨幹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
在南方地區,從立冬至小雪期間,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在民間有“十月小陽春”壹說,正所謂“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在南方初冬時節壹般不會很冷,隨著時間推移,在冬至後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