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第壹輛自行車,是永久28寸的,什麽時候買的我沒印象,但是憑票購買那是肯定的。那時的自行車又笨又重,對於小孩子騎行有壹定難度。但是為了上學,再難也要學會啊。那時上小學壹般都在自己村裏,離開家都不遠,壹般都在2公裏以內。但是等上中學時壹般都在鎮上,如果步行的話就有點遠了。所以學會騎自行車,那當然是最方便的,而且當時會騎自行車也是壹種能力的體現。
當時在農村的孩子學騎自行車就是在這種笨重的自行車上學會的。當時的自行車主要用於裝載東西用,往往會有壹個寬寬的後座,在兩邊可以掛靠東西或帶人。而當年農村的大人們都忙著生產隊的活,哪有閑工夫像現在的父母那樣,陪著自家小孩學騎車。但事在人為,單人學習方法還是有的。在這種自行車的後座上綁上壹根長扁擔,先把自行車推到農村的打谷場上,那裏地方大,壹般也沒有什麽人來人往或汽車穿行,壹旦感覺自行車要倒了,把車往旁邊壹推就可以,扁擔會撐在地上,車子也不會摔壞。學的時候先學會溜車(農村人稱之為蕩車),就是壹個腳,往往是左腳,擱在踏板上,右腳狠命往地上蹬踏,車子動起來以後,右腳縮回,雙手把著車龍頭,保持這樣的姿勢往前行,如果這壹步會了,那說明妳的基本平衡能力已經有了。然後在溜車時把右腳伸過三角檔,把右腳踩在右邊的踏板上。那時人都還矮小,車子都有壹個很高的杠子,不像現在的壹些女式車,沒有橫杠直接可以跨過去的。壹旦伸過去以後,就可以開始騎行了,當然這樣的方法只能踩半圈的,腳就比較累。就這樣的姿勢,我們當年還騎到了鎮上(來回8公裏,那時也是壯舉了)。等這樣熟練以後,就可以采用上上車和後上車的姿勢坐到椅墊上,可以正常的騎行了。個子高的孩子就有優勢了,而個子矮的話,腳碰不到踏板,那就拼命降低座墊的高度,如果還碰不到,那只能不坐座墊,人跨在橫杠上騎行了。那姿勢現在看來是有點滑稽,但騎車的那種感覺不是能用言語來形容的。
我是小學三年級學會了騎車,上初中時還騎著老爸的舊車上學。遇到晴天,騎車的感覺那時無與倫比的,但如果遇到下雨天,那就很狼狽不堪了。那時還沒有雨披,更何況從我家到石子路有壹段距離,這段距離往往是泥濘的小路或田埂,那只能是車騎人了。當年幼小的我,為這事也不知道哭過多少鼻子,車子太笨重,小孩子扛不起來,上課又要遲到了。父親又不在家,那個囧啊,幸虧有村裏的叔叔大伯們幫忙,才能把這舊車扛到石子路,壹手撐著傘,騎車上學。
到了初三,家裏經濟條件改善了,到周浦的小上海買了新車,那個騎得爽啊。這輛車陪我騎過了初中,高中。
除了騎車上學,騎車的最大用處就是幫助家裏裝載東西,諸如農田裏收割的稻谷,裝袋後,掛在後座的兩端騎回家;魚塘上抓獲的魚放進水桶,掛在後座兩端運輸到集市上去賣等等。。
如今家裏也買過多輛自行車,小孩子也在我輔導下學會了騎車。自己買的公路車,在假日的閑暇之余,和同學、朋友騎行在鄉間,壹起回憶著少年時的幸福艱辛時光。
童年記事(五):理發 ? 目錄 ? 童年記事(七):種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