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置山之戰
笠置山之戰是鐮倉時代後期,元弘元年(1331年)9月在山城國相樂郡笠置山(現在的京都府相樂郡 笠置町)倒幕的後醍醐天皇和鐮倉幕府之間的壹場戰役。這場戰役屬於廣義上的元弘之亂(後醍醐天皇 倒幕)的壹部分。
鐮倉時代後期,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之間圍繞皇位繼承問題紛爭不斷。文保元年(1317年)在幕府 的調停下,最終決定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輪流繼承皇位的制度(文保和談)。
文保2年2月26日(1318年3 月29日)持明院統的花園天皇讓位於大覺寺統的尊治親王(之後的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繼位時已經 31歲,在當時看來已經是意外的高齡;而且身為後宇多天皇的次子即便是在大覺寺統內也是庶流,只 是因為兄長後二條天皇早逝而其子邦良親王年幼才得以繼位,所以被當做暫時代理政權的過渡性的人 物。
然而,有壹整套施政計劃的後醍醐天皇不甘於這種境遇(另有說法希望自己的直系子孫可以繼承皇 位),而維持皇位輪流繼承制度的最大力量就是鐮倉幕府,因此天皇企圖倒幕。
正中元年(1324年)後醍 醐天皇的倒幕計劃敗露,作為懲罰天皇側近日野資朝被流放(正中之變)。正中之變後後醍醐天皇沒有就此罷手,反而再次計劃倒幕。
然而元德3年(1331年)4月天皇側近吉 田定房向幕府告密,計劃再次泄露。牽扯進計劃的的日野俊基、文觀等天皇側近被幕府方面逮捕,幕 府更打算搜捕天皇本人。
元弘元年8月24日(1331年9月26日)後醍醐天皇和側近逃出京城。為了迷惑幕府的追兵,花山院師 賢假扮天皇前往比叡山,而天皇和四條隆資等人經過奈良東大寺移駕鷲峰山金胎寺,來到笠置山。
另壹方面,幕府發覺天皇不在比叡山以後在宇治集結75,000的兵力,翌日包 圍笠置山並開始進攻。天皇壹方只有3,000左右的兵力,處於絕對劣勢,依靠笠置山天險,而且因為 與幕府為敵士氣高昂。
夜間風雨大作,因為幕府方的陶山義高等人在山中放火,天皇方崩潰,笠置 山終於陷落。不出幾日天皇和側近都被幕府捕獲。在笠置山陷落以前幕府就安排後醍醐天皇的皇太子?持明院統的量仁親王 (後來的光嚴天皇)在沒有三神器的情況下繼位。
後醍醐天皇被捕後被迫把神器轉交給光嚴天皇,第二 年元弘2年/元德4年3月7日(1332年4月2日)被流放隱歧島。天皇壹方的武將足助重範,以及天皇側近 日野資朝、日野俊基、北畠具行分別被幕府處決。
元弘3年/正慶2年閏2月24日(1333年4月 9日)後醍醐天皇逃出隱歧島,足利高氏叛離幕府進攻六波羅探題,新田義貞進攻鐮倉,滅亡 鐮倉幕府。光嚴天皇隨即被廢,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