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基督》大理石雕像,高175cm,創作於公元1498年,現收藏於羅馬梵蒂岡城的聖彼得大教堂。這幅作品是為聖彼得大教堂而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傑作。主題取自基督耶穌被猶太總督抓住並釘死在十字架上後,聖母瑪利亞抱著基督的身體哭泣的場景。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骨下有壹道傷疤,臉上沒有痛苦的表情。他躺在聖母瑪利亞的雙膝之間,右手下垂,頭向後仰。他的身體像體操運動員壹樣纖細,腰部彎曲,顯示出死亡的虛弱和無力。聖母年輕美麗,形象溫和,穿著寬大的鬥篷和長袍,右手抱著基督的身體,左手微微向後伸,顯出無助的痛苦;低頭看著兒子的屍體,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細密的褶子遮住了她厚實的肩膀,但面具襯托出壹張美麗的臉。聖母瑪利亞的表情是沈默而復雜的,它不僅傾訴了無聲的悲傷,而且不僅僅是聖母瑪利亞的哀悼祈禱。已經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的內容,是壹種充滿了人類最偉大最崇高的母愛的感情。
大衛,大理石雕像,高2.5米,底座高5.5米,創作於1501 ~ 1504,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在這部作品中,大衛是壹個肌肉發達、身材勻稱的年輕人。他自信地站著,風度翩翩,左手拿著壹塊石頭,右手耷拉著,頭轉向左邊,面容清秀,炯炯有神的目光凝視著遠方,仿佛在地平線上搜尋著遠處的敵人,準備投入新的戰鬥。大衛的體格雄壯有力,舉止勇敢堅強,身體、面部、肌肉緊張飽滿,體現了外在和內在的壹切理想化的男性美。少年英雄怒視前方,表情充滿了集中的緊張和堅強的意誌,體內積聚的巨大力量似乎隨時都會爆發。
垂死的奴隸,大理石雕塑,高229米,現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垂死的奴隸”閉上了眼睛,仿佛不是在迎接死亡,而是在休息。在他安詳的臉上,沒有垂死的痕跡,也沒有疼痛引起的痙攣,而是呈現出壹種夢幻般的平靜和陶醉,仿佛是擺脫了苦難的昏迷。他左手撐著頭,右手放在胸前,好像剛剛經歷了劇烈的折磨,已經筋疲力盡,正在進入解脫狀態。
《被束縛的奴隸》,大理石雕塑,高度215,米開朗基羅於1513 ~ 1516年創作,現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與垂死的奴隸相比,被束縛的奴隸顯然是另壹種風格。他強壯的身體像壹頭公牛,呈螺旋狀強烈地扭動著,似乎在試圖擺脫繩索。雖然他的雙臂被反綁在背後,但全身的肌肉都是緊繃的,讓人感覺有壹股無比強大的反抗力。相比之下,他身上的繩子顯得那麽脆弱,似乎只是裝飾品。他高昂著頭,緊閉著嘴唇,睜大著眼睛,眼神裏流露出反抗的憤怒和堅強不屈的意誌。
摩西,大理石雕像,高255 cm,由米開朗基羅於1515 ~ 1516年創作,現位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實際在羅馬聖彼得鎖鏈中)。雕像中的摩西是壹個強壯的老人,頭上長著壹對象征“上帝”的角,穿著壹件薄薄的無袖外套,兩膝之間有腫脹的褶襇。他的手臂肌肉發達,手上的靜脈裸露在外,仿佛積蓄了無窮的力量。
布魯圖斯半身像,高74厘米的大理石雕像,由米開朗基羅於1537 ~ 1538年創作,現藏於佛羅倫薩國家美術館。布魯圖斯(公元前85年~公元前42年)是和平時期羅馬的第壹任行政長官。他早期曾參與暗殺羅馬獨裁者凱撒。他有光明磊落的個性。在歷史上,他是壹個維護民主、大公無私的執政官形象。
日:好像是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像剛從睡夢中醒來,右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睜得大大的,越過肩膀向前凝視著第二個夜晚。
夜晚:身材優美,但肌肉松弛無力的女人。她用右手抱著頭,睡得很沈。她腳邊的貓頭鷹象征著夜晚的到來,她枕頭後面的面具象征著噩夢。她似乎疲憊不堪,只能在夢中得到安寧。
晨:形象是處女的化身。她豐滿結實,渾身上下都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和光彩。她似乎在掙紮著從昏睡中醒來,但沒有喜悅,只有身心的痛苦。
暮光:表現為壹個強壯的中年男子,松弛的肌肉無力地下垂,蒼老的臉龐沈浸在平靜的反覺醒中,或許是因為抑郁而發呆。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 ~ 1564),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意大利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達芬奇並稱為文藝復興後的三大大師,還翻譯了《米開朗基羅》和《米開朗基羅》。他壹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1564年死於羅馬,他的風格影響了藝術家幾乎三個世紀。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示後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