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深圳市率先廢除糧票;1985年,全國取消糧票。
1984 年11 月,深圳市召開會議,研究取消糧食憑證定量供應問題。會議認為,全國農村進行改革後,糧食已經出現了恢復性的增長,糧食供應已經沒有那麽緊張,又由於國家賦予經濟特區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試,因此深圳可以大膽地實行改革。辦法是讓國營糧食部門多儲備壹些糧食,取消糧票,提高價格,敞開供應。如果發現周圍地區大量搶購,再提高糧價和研究其他對策。
新政策還沒實施,消息傳開後,過慣了“票日子”的深圳人大為恐慌,紛紛到糧站排隊購買糧油。幾十年來憑票買糧的習慣壹旦被打破,會不會出現沒有糧食可以買,大家又要餓肚皮的情況?
事實證明,由於發揮了價格機制、供求平衡機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糧食憑證供應制度後,並沒有發生什麽風波。用壹位市民的話說,“沒想到取消糧票後不但不會買不到糧食,而且買東西還特別方便,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水平挑選不同的質量!”
就在深圳市取消糧票的第二年,即1985 年,國家又取消了長達30 多年的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極大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城市居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壹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減少,因此,這時基本家家戶戶糧票都有所盈余。
擴展資料
各種糧票的尺寸是千差萬別的,其形式有橫式,也有豎式、齒狀和正方形。有的糧票與人民幣10元大小相同,而有的糧票只有1厘米大小。面額大的在千斤、萬斤以上,面額小的僅為壹錢以下。計量單位從舊秤市制到最新的千克制,應有盡有。
每壹套糧票通常按年限區分,依票面單位或重量排列,從1到70余枚不等。糧票內容名稱各不相同,更是豐富多彩。糧票的設計各不壹樣,有的有精美的圖案,有的將風景名勝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設計在糧票上,如:陜西的兵馬俑、廣西的象鼻山、內蒙古的博物館雕塑、西藏的布達拉宮、上海的外灘、湖南的韶山、貴州的遵義與黃果樹瀑布及雲南的石林等。有的有蒙文、藏文、維吾爾文、朝鮮文等。
有的無圖案而且紙質差,這些常體現在早期糧票上,只在紙上印上壹些字,有的用鉛印、油印,還有專門印糧票的廠家監制印刷,大多數糧票上面還蓋有有關部門的公章,有的還印有編號等等。
百度百科-糧票 (購糧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