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糧票還有用嗎?

糧票還有用嗎?

糧票作為票證中的壹族,在50年代被普遍使用,在六七十年代享有"中國第二貨幣"之稱,在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漸漸從人們的印象中銷聲匿跡。由於人們對集藏領域的開拓,數年前悄悄步入收藏領域,並迅速風靡全國,成為收藏領域中與郵、幣、卡並稱的"收藏驕子"。糧票作為我國的第二流通貨幣、有價證券,其廣泛性、重要性、時間區域性和其特殊的"身份"是任何收藏品無與論比的。 我國糧票始自清順治初年(糧票最早可追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吃糧憑國君發給的糧簽,壹種竹子做成形如令箭的竹簽),民國時間也曾壹度發行。30年代,紅軍時期軍隊使用之"糧草"、"小米"、"雜糧券"等,可算是中國最早之糧票。建國初期,由於糧食需矛盾的加劇,國家於1953年10月制定出臺了統購統銷政策,自1955年起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先後發行了作為實行定量購糧憑證的糧票(北京1954年1月已開始)。新中國糧票便以特殊身份步入社會主義經濟舞臺,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第二貨幣"。並壹直延續到九十年代初期,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聖使命後,於1993年宣布"光榮退休",告別了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流通歷程。 糧票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時期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物特有產物,它伴隨著我國人民度過了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歲月,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多少人因為擁有它,才得以生命的延續。當年,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平民百姓都無不有著自己的用糧標準,按"量"吃飯,有了糧票,就有了生存希望,有了填飽肚皮的保證。見物思昔,往事回首,歷史的見證,誰人不將其作念珍藏。 糧票的種類繁多,既有國家通糧和名地、市、區、縣、鎮等糧食部門發行的地方糧票,又有軍用,商用等專用糧票,並且又分粗、面、獎售、定額、家村糧票等。其自身內容豐富,印刷精美,圖案廣覽祖國大好河山、風土人情、時代特色等無所不有;其面額自半市兩到1萬斤不等;票幅從幾毫米到百余毫米。特別是宣傳節約用糧,反對浪費及"文革"時期印制的糧票,加印了壹段毛主席語錄,更突出了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特點,更具有較高的觀賞和收藏、研究價值。 糧票是壹個完整的板塊,反映著中國計劃經濟的歷史,是中國留給全人類的千古絕唱,它具有中央、省、市、區、縣、鎮的系列性,更有山水、風景、語錄、民俗的多樣化,尤為可貴的是糧票板塊不象"郵幣卡"那樣有發行壟斷、腐敗、無序、違規等現象,至今仍是收藏領域難得的壹方凈土,回報收藏者的是無聲的真誠。 近年來,國家對糧食工作的重視和保護,全國數屆糧票交流會的成功召開展示,以及各地糧票研究會和團體的相繼成立,各地糧庫中庫存票品的相繼全部銷毀,存票日漸稀少和時間的推移,全國乃至全球集糧人數的不斷增加,必將對集糧的深入產生不可抵估的力量作用。 新世紀的到來,收藏領域在型張不"行"、郵幣被"套"、磁卡被"卡",封片被"騙"等之時,新的收藏領域糧票會不"涼",布票不"不",糧票等不正是人們期盼的安全島嗎?

  • 上一篇:為什麽袁春在端午節送王熙鳳禮物?
  • 下一篇:西泠印社有什麽東西可以做紀念品,可以刻章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