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歷史悠久,壺型繁多,其中有十把壺被稱為“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這十把壺分別是:供春壺、仿古壺、石瓢壺、掇球壺、魚化龍壺、井欄壺、風卷葵壺、梅報春壺、提壁壺、壹捆竹壺。
1、供春壺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江蘇宜興的制壺名藝人“供春”所創。“供春”是中國紫砂文化的開創者,還被稱為“紫砂壺陶始祖”,而他做的“供春壺”也被稱為世界第壹壺。細看供春壺,不難看出,這把壺是仿照大銀杏樹的樹癭所做,造型別致,紫砂色。現藏於北京歷史博物館。
2、仿古壺
經典紫砂壺型之壹,是清代道光、鹹豐間宜興制壺名手邵大亨所傳,仿古本意仿鼓,細看壺身便知,上收下斂,中間鼓腹,如壹扁鼓。不知什麽時候,“仿鼓”成為了“仿古”,可能是後人仿制“仿古壺”,成為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
3、石瓢壺
“壺中百變,首推石瓢”,石瓢壺之經典,是其他器型無法媲美的。石瓢樣式很多,可細分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高石瓢等,但最終萬海歸宗,同出壹源,為陳曼生所創十八式之壹。陳曼生善於制壺,還是當代書畫家、篆刻家,以至於他做的壺欣賞和收藏極高,在紫砂藝術界造詣極高。
4、掇球壺
原型為“蓮子壺”,創始人是名家邵大亨,經後人揣摩,又制出友廷掇球、壽珍掇球。在宜興陶瓷博物館內,陳列著這三種樣式的掇球壺,它們代表的是三位名匠大師,也代表了三個不同時代的三種風格。
5、魚化龍壺
此壺將魚、龍、雲的元素與壺身融合,也叫“龍壺”“魚龍戲浪壺”,是明末紫砂藝人陳仲美所創。直至清代道光、鹹豐時期,名家邵大亨精心設計,才得到如今的“魚化龍壺”,成為了後人爭相模仿的壺型,特別是近代紫砂名家範大生,現當代紫砂名家朱可心、汪寅仙、何道洪等都制作出精美的“魚化龍壺”,使這壹經典壺型得以延續和發展。
6、井欄壺
井欄壺是陳曼生首創壺型,屬曼生壺系列之壹。井欄原型來自民間的井欄,水井四壁用“井”字形木架從下而上壘成,用來保護井壁使其不塌陷,而凸出地表的則是井欄。壹日,曼生的丫環在井邊彎腰取水,曼生以此景激發靈感,作“井欄壺”,寓意學識有如人生必備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7、風卷葵壺
此壺是清代楊鳳年制造,楊鳳年是清嘉慶、道光年間制宜興紫砂壺名藝人楊彭年的胞妹,擅長花貨。風卷葵壺屬經典花貨,是花器中的聖物,以風卷葵花入壺,既應物象形,又氣韻生動,現藏於宜興陶瓷博物館。
8、梅報春壺
此壺的作者是“花貨巨匠”朱可心,他善長花貨造型,喜以松、竹、梅為題材,而這把“梅報春壺”是朱可心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以梅花報春為題,運用雕鏤、捏塑的裝飾手法,以泥繪畫,生動展現了梅花及樹枝之態;而梅花有著迎春報喜、平安吉祥的寓意,是很多玩壺人都喜歡的壺型,百看不厭,越看越愛。
9、提壁壺
“壺藝泰鬥”顧景舟所傳之壺,此壺因蓋面恰似壹玉璧而得名。只見壺體呈扁圓柱形,平蓋,扁圓鈕、微曲線造型,是當代紫砂茗壺之壹。顧老此生作品並不多,此作是顧氏畢生的經典之作,前後花了數十年,曾經多次制作、修改壺器造型,泥料選用70年代上乘紫砂原料特拼而成,說是國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10、龍頭壹捆竹壺
是邵大亨創制,器身造型以六十四根細竹圍成,腰間束帶以圓竹裝飾,壺底四周有四個腹部伸出的八根竹子做足,上下壹體。壺蓋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圖,蓋鈕為太極圖。壺流、壺把則飾以飛龍形象,將易學哲理巧妙地構思於紫砂壺上。壺蓋內鈐“大享”陽文楷書瓜子形印。